【摘要】我國作為發展中的超級大國,正隨著時代的車輪不斷的進步,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大學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輸送站,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大學音樂教育在緊張的學習中,成為學生們放松的有效途徑,同時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學;培養;綜合素養
前言
音樂作為藝術形式的表達之一,通過有組織的聲音用最直觀的方式來表達音樂中所蘊含的人的情感,從《詩經》開始,音樂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促進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不斷提高著人們的情感素養,對人們的綜合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素質教育概述
(一)素質教育基本含義
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的方針與目標,是以學生基本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本,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為根木目的。在注重文化課學習的同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健全的人格素養,提高學生的情操。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被社會所需要。
(二)素質教育的提出背景
素質教育大約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這一教育理念一經提出,便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人才的基本培養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素質教育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興產物。
二、我國高校進行音樂教育的作用
音樂作為人類情感的表達方式之一,人們從感官上了解音樂中所表達的思想,能夠幫助人們對情感的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與素質修養。
(一)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群體屬性的促進作用
音樂作為一種娛樂方式,能夠充分使心靈得到放松。好的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更是人類通往智慧的有效通道,自古以來,人們就探究出音樂與物理和數學原理的和諧性。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的基本教育有著促進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大學生的創造力,以及大學生的群體想象力,從而促進了大學生的群體智力水平。
(二)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社會屬性的促進作用
高校認識到目前的社會形勢,同時也認識到音樂教學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高效通過音樂教育,幫助大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的熏陶,讓大學生在音樂中體會創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想要抒發的情感,通過正面的音樂教育,使學生建立健全的自身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三)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促進作用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學生們得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這種就業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這種過度的壓力導致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就會形成心里疾病。高校安排音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緊張心情得到放松和舒緩,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在調節學生情緒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目前大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一)音樂教學力度小
就目前高校對于音樂教育而言,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在眾多高校教學中,音樂教學只是一門選修課,高校對于音樂教學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雖然學校支持音樂社團的建立與發展,但其中成員都是大學生,而音樂活動一般只是處于對音樂的愛好,并不能充分掌握對音樂深層情感的解讀,也就達不到音樂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二)教育輸送與教育理念相悖
大學作為社會的人才輸送地,面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高校也在不斷迎合社會的人才需求,教學模式也慢慢變成市場經濟的載體,學生們所接收的教學內容也越來越經濟化,這樣的教學模式偏離了教學初衷,與原始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學校注重市場經濟教學,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的身心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偏墜,得不到全面的發展,那么校園也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
四、提高高校音樂教育的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作為人才的輸送地,更應該做好人才的培養地,一些高校還沒有意識到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本,才能對教育管理進行創新,一些高校還沒有意識到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沒有重視到音樂教育對于人才綜合素質兩者間的聯系,所以音樂教育得不到重視。只有注重教育的創新,注重音樂教學對個人綜合素質建立關系,才能加強音樂教育體制的落實與發展,保證了音樂教學的質量,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有更大的提升。
(二)改變教學方法
音樂具有多樣性,所以學校應該以新穎多變的教學方式作為教學觀念,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教學情況多開設音樂賞析與評價課程,培養大學生的感知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教師應以教學方法作為重點,幫助學生掌握對于音樂的表達技巧,教師在授課前應讓學生了解音樂教學對個人綜合素養以及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對音樂教育更加重視,在有效的時間內掌握好音樂知識,并與基礎教育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的創作背景及創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
結束語
音樂教學的提出便在教育界得到廣泛的關注,高校在實施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真正認識到音樂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關系,同時也要認識到音樂教育與素質培養間存在的問題。教師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音樂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幫助學生在音樂教學中,豐富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及精神境界,促進健全的人格培養,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最終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容藝洋,張瀚玉.高校音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大眾文藝,2014(15):197-248.
[2]梁爽.師范學校音樂素質教育研究——以酒泉師范學校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0.
[3]沈挺.培養學生音樂情感提高音樂教學成效[J].文理導航(下旬),
2011,09(06):120-121.
作者簡介:李璐,女,1981年12月出生,江蘇徐州人,碩士學歷,講師職稱,現任教于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