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薛瑤
【摘要】時下,合唱指揮已經在很多普通藝術院校中成為一門十分必要的學科。為了適應社會對合唱指揮人才更高的需求,更好地發揚中西合唱指揮藝術,同時在國際合唱比賽中更有競爭力,本文將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借鑒中西方優秀音樂院校關于合唱指揮的教學經驗,從合唱內容的深層角度,探索高校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高校;合唱與指揮;教學創新;改革
前言
合唱與指揮作為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實踐和理論的研究過程中,又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對其教學模式、方法和教學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1]縱觀我國的合唱事業,在其發展勢頭正盛的同時,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已經逐漸顯露出來,改革的趨勢日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合唱指揮教學偏向于對演唱指揮技巧和動作的訓練,卻忽視了對合唱內容的理解,和非技巧性的把握,這種片面式的教學模式對于高校合唱指揮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最大程度地運用創新思維改革教學方法刻不容緩。
一、當前我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一)對課程的理解片面化
回顧以往的合唱指揮教學,很多教師對這一課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問題:教學單純以提高成績為重要目標,學生學習的壓力較大;教學課堂枯燥無力,隨著難度的增加,一部分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教師缺乏及時的自我反思和主動的課程調整,一味注重速度和技巧練習,忽視學生的個體情況和實際運用的能力,這就導致學生合唱指揮的水平參差不齊,流于形式,難以均衡全面發展。
(二)過于注重技巧性的教學模式的單一化
我國許多音樂院校的教學模式比較傳統。仍然屬于原有的被動式灌輸,一味地傳授在技巧方面的知識,如動作、音準、音色的訓練,忽視創新思維的培養方式只教會學生如何地演唱,而在實際訓練中,缺乏靈活變通的能力。[2]
(三)對于合唱指揮測評的形式化
很多音樂院校合唱與指揮的課程還是按照以考試成績為主的測評方式。期中或期末以自選曲目的形式,同學隨意進行搭檔配合,根據合唱的效果和指揮動作給出一定的成績。長期下來,優質的教學成果越來越少,學生沒有學到實際運用的知識,合格的合唱指揮藝術人才也越來越少。
二、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
(一)通過實踐提升對合唱指揮學科的認識
合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由于其是多個聲部的組合,與獨唱有著很大的不同。指揮也是集表演、創作于一體的一種藝術形式。兩者都要求對作品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高校音樂教學應充分認識到合唱指揮在我國音樂發展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樹立對這門課程科學的認識。
(二)重視非技巧性的掌握,增強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音樂作品的完美呈現,需要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表演和指揮動作的標準是合唱指揮技巧性的掌握,同時形、神、情三種非技巧性因素也要考慮和重視進來。形,作為表演中的首要因素,即指揮人員按照作品的風格,用恰當的形態來準確處理和表達作品的內涵。[3]神,即演唱者與指揮者的眼神、面容、動作表現出對作品的思考和感知。情,即對音樂歌詞和旋律所蘊含的感情的領略,形式與內容深度融合,在舞臺的實踐中形成與作品內容相一致的情感的深刻表達。合唱指揮教學的方向應該以這三個方面為主體,長期地積累經驗,自覺培養學生對形、神、情的感知。
(三)完善以提高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的學生和教師測評體系
1.以學生為主的自我評價
近年來,由于學校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進和完善,許多高校逐步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始提倡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因此,自我評價就越來越受到許多音樂專業院校的大力重視。
除了考試成績以外,還應充分重視合唱指揮的實際應用能力,即幫助學生認清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對合唱指揮歌唱感、線條感、速度感的整體把握和感知。在呈現作品的同時,注重能力的自我反思和提升。
2.教育研究在教師中的逐步推廣
教師教學的自我反思精神則是一種主動積極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合唱指揮研究的主體應始終以一線教師為主體。具體的形式,如定期的教學研討會、在專業音樂教育期刊雜志上相關教學文章的發表、開展對教學成果的評定和監督等。教育本身一項關于科學的事業,教師應主動認識到自身擔任的多重角色,豐富研究的課題,創新研究的方式,在理論研究的輔助下,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三、總結
高校音樂教學改革逐步推進,這一改革要求教育要從以知識為主的教學轉變為以人為主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要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主動轉變角色,在教學方法上勇于創新和突破,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多樣化的思路激發學生學習合唱指揮的興趣??傊?,合唱指揮的學習是需要不斷摸索,并且循序漸進的,只有保持教學理念的持續更新,與時俱進,才能促進我國音樂教學的不斷改進,培養出符合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要求、更有質量的合唱指揮人才。
參考文獻
[1]吳躍躍.新版音樂教學論[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8.
[2]劉文華,王冬梅,謝莉.關于高校合唱與指揮教學的探索[J].山東社會科學,2011(1):164-165.
[3]李愛華.授意、仿像與自悟:普通高?!昂铣c指揮”教學方法淺論[J].大學教育科學,2014(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