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華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圖書館教育模式也在網絡環境影響下發生了很大變化。充分應用網絡科學技術及軟件構建更加適合時代發展和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模式可有效解決傳統校圖書館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有效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提升圖書館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網絡 圖書館教育 模式
【中圖分類號】C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30-01
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圖書館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網絡終端,是開展圖書館教育的主要學習資源。在圖書館教育中,全體社會成員是教育的重要對象。其教育對象存在無性別、年齡、階層、地域等限制的特點。其教育具有終身性,教學任務是學校教育中無法完成的。圖書館教育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知識需求,其教育優勢是所有學校和社會機構無法比擬的。
一、圖書館教育內涵及功能解析
圖書館教育的理論基礎包含圖書館學和教學學兩大部分,文獻資料是研究圖書館過程中主要應用的手段,其研究形式主要表現為學員和讀者的自學研究。圖書館教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社會性、全程性、靈活性、全面性、發展性。此外,教育手段及教育設施也在不斷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先進的音像設備、現代化展覽廳、多功能報告廳等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普遍應用。在這樣的環境下,圖書館教育也需不斷向多層次、全方位方向發展。
圖書館教育的功能主要體現在道德教化功能、知識傳播功能、智力開發功能、心理優化功能、技能養成功能、情操陶冶功能五個方面。
二、圖書館創新教育模式構建分析
在圖書館教育中,傳統教育模式為單一性的知識傳授,其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當今社會,圖書館教育實施的目的除了實現知識地傳授外,還需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但構建新的模式,促進圖書館教育價值得以充分實現。
(一)構建學科知識智能教育模式
學科知識智能教育模式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知識智能獲取教育。圖書館管理人員充分利用各種引擎工具,及時對該學科相關外部知識進行搜索、跟蹤、收集。同時也要對學科內部相關知識進行跟蹤研究和收集整理。其次,館員應充分應用各種工具加強對數字資源進行整合。缺乏有效整合的數字資源會造成資源檢索界面存在無規律性,增加用戶進行資料檢索的復雜性[2]。在圖書管教育中,對數字資源進行整合尤為重要。再次,高度重視知識的交流及相互匹配和傳送。數據庫、管理系統、智能控制系統等的應用使得各用戶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并應用各種學術知識。在了解和應用的過程中,學者及專家間的知識交流、知識傳遞、知識匹配等得到有效進行,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具科學性和準確性的知識教育。最后,加強開展知識利用教育。館員在工作過程中充分利用專業分析工具、先進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提高知識的分析和運用水平,使各種知識更充分地服務于學科用戶。同時,通過對知識管理系統的應用,將相關知識應用于日常科研就教學活動中。
(二)構建咨詢服務教育模式
在新時期,圖書館教育必須要高度重視資源共享。不僅要重視對本地的資料進行共享,更要重視服務的共享和咨詢專家的共享。只有這樣才能是圖書館真正能滿足眾多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因此,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圖書館教育應構建起咨詢服務教育模式。咨詢服務教育模式主要包含三部分內容。第一,館員與專家網上咨詢合作模式。工作于各圖書館中的工作人員與學科專家教授、信息檢索專家、咨詢專家共同建立起知識、信息咨詢機制,為各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全面服務,滿足用戶需求[3]。館員與咨詢專家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對各種知識和問題進行判斷和推理,共同將相關疑難問題解決,滿足各學科用戶進行科研活動和教學活動知識信息需求。第二,館員實時咨詢模式。通過對網絡通信技術、音視頻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種通信軟件地應用實現各地區圖書館的館員進行在線溝通和交流,實現知識的互遞,進而實現為用戶提供實時在線咨詢服務。第三,應用Web聯合表構建館員單咨詢模式。合作咨詢館員通過合作咨詢網頁為用戶提供提問空間和為館員提供解答空間。同時,各成員館也通過該種模式實現相互間的聯系于合作。該種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用戶及館員的參與范圍廣,參與程度高。該模式的構建也較為簡單,且應用靈活方便。
高校圖書館教育擔負著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教師教學及科研需求的責任。因此,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期,應積極更新圖書館教育模式,不同提高知識和信息的共享和應用空間,保證其服務職能得以充分實現,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翠華.淺析信息社會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拓展[J].宿州學院學報,2012,8(35):188-199.
[2]楊艾華.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價值體現[J].理論縱橫,2013,9(26):506-507.
[3]張亞敏.網絡圖書館在遠程教育中的作用的探討[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2,4(33):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