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晨
【摘要】網絡時代催生多種業態迅猛發展,也使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發生變化,大學生和網絡的接觸日趨密切,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適應是個重大課題。本文在分析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思想狀況的基礎上,提出如何創新的思路以及實踐成效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網絡環境 思想政治 現狀 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70-01
1.現狀掃描
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處于弱勢地位,教學方式改變不大,和網絡環境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有著較大的差距。由于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還是主流課堂教育的附屬品,沒有統一規范的形式以及實施的具體方法,還處于摸索和實踐階段,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所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意義深遠,經過實踐檢驗更有必要。
2.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然不能適應,要在教學中不斷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2.1途徑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說到底是個心理調整的過程,單純地說教,效果肯定不好。理論不能不講,但是要看你怎么講。如果學生不明白,或者是不認同,你要求他必須如何去做,倒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要在教學中盡量減少機械地說教,開辟多種教學路徑。
一是,利用互聯網豐富的教育資源,使教材更加豐滿、生動、形象,更易于學生的學習和吸納,讓干澀的傳教轉化為學生主動的體驗。
二是,以互聯網為依托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網絡是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放棄的陣地,要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們開發建設自己網站、論壇、社群,用自己喜聞樂見的形式講理想、談價值、說追求、訴心愿,成為同學間思想交流的園地。
三是,利用網絡交際工具把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聚合起來,通過文學欣賞、藝術鑒賞、電影品賞來交流感受和體會,潛移默化地接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2.2過程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隨心所欲地來設計,它的教育過程有著自己特定的規律,一般來說要經過這么幾個節點:
其一,思想認識的過程。教師要把正確的網絡認知輸入他們的大腦,使他們形成健康的網絡意識。或者用教師自己的網絡思維觀念和行為影響自己的學生,使他們的內心發生變化,進而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
其二,師生溝通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比如,有的學生在入學初期因為自身的客觀原因產生學習困難,不是努力地去克服,而是沉溺于網絡尋找安慰。這時,就要通過教育活動促使其行為的轉變。
其三,行為優化的過程。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創新的主要目標,也是完善整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根本。從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調整和糾正學生的不健康行為,最終在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上,優化受教者的行為,逐步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品質。
3.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
3.1疏堵結合。在網絡環境下,有著嚴格的禁止是必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這種先期的干預相當重要,要嚴格篩選、鑒別,禁止有害信息侵入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校園網絡,構建網絡“絕緣”系統。實踐證明,有害的網絡信息會使通過千辛萬苦取得的思想教育成果毀于一旦。
在嚴防死守的高壓下,卻不能把網絡管死、管僵,要根據網絡特有的規律,給予學生充分的享受網絡資源的自由,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視角觀察社會,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在法律的框架內暢所欲言。同時還要有相當大的包容性,尊重學生這個年齡段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特點。
3.2注重實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網絡文化建設在高職院校的興起,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文化現象。這種教育模式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充分借鑒和學習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借助網絡大力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網絡校園文化建設可采取的方式多種多樣,它包括了文化、文學、文體、藝術等形式,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廣闊空間。
一是,網絡理論教育平臺。把主流的課堂教育和網絡平臺貫通,課堂上講的內容,通過網頁進一步的展示出來,設立相應的“經典解讀”、“難點釋義”、“民族之光”、“新思維”、“火花碰撞”等欄目和課程緊密結合,不斷豐富和深化校園網絡文化的內涵。
二是,網絡心理疏導平臺。在網上開辟專門的網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心理健康理論到校園文化的實際應用,從網上心理測試、咨詢到專家、學者、教師的答疑解難,適時調整學生的心態,及時破解學生出現的心理障礙。
三是,大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源于對生活現實的困惑,解決了實際問題,思想問題也就化解了一半。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和大學生的就業擇業教育結合起來,在網絡上打開他們的胸懷,有什么想法、困惑,訴求通過這個渠道來宣泄。教師通過網絡耐心解答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廣開就業渠道,為他們排憂解難,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從學生到勞動者的轉換。
網絡教育有著獨特的優勢,它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有著強烈的時代感和針對性。創新的教育模式和實踐的檢驗使網絡教育更具特色,將會成為最為有效思想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2]王海建.宋英.網絡虛擬社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2).
[3]周敏.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