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吳斌
【摘 要】新課改自實施以來,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減少學生負擔,增加學習效率,提高課堂質量,這也成為了眾多教師的目標。小組合作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充分滿足上述要求。但我國現在的初中數學課堂中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還存在一定問題。本文將詳細分析其中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數學;教學活動
近年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被廣泛運用,成為了新課堂的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有著眾多的優點,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輕松的學環境,還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的參與課堂,為教學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加強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也促進了小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進步。
一、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問題
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針對某些具體問題,自學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采取小左合作教學有很大的必要性。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雖然存在于教學課堂中,但是并沒有起到實質的作用,教師在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的運用和掌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課堂效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方面問題都沒有得到重視,我們將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主要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以下幾點。
1.小組合作局限于形式
有的教師課堂上的小組合作的開展并不適合時宜,在時機和內容的選擇上都存在問題。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的知識點不適合進行小組討論,而部分老師頻繁的組織小組討論,使學生沒有新鮮感,也使得小組討論流于形式。教師對于小組討論的成果并沒有給出太多建議,只是繼續自己的經驗之談,忽視了學生提出的創新性觀點,使學生在討論時只是局限于書本上的定理與結論,就題論題,缺少自己對于問題的見解。建立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并能充分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能夠通過討論表達自己的見解,并收獲新的知識,這樣的小組討論才最有成效。
2.學生討論時間不足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重視自己的教學目標,在提出問題之后,組織大家進行小組討論,但大家剛剛進入討論狀態,教師則要求學生匯報討論成果,短時間內,學生只不過對于問題才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不能得出深刻的結論,在老師的壓力下,只能應付了之,并沒有達到小組合作的效果。
3.小組分工不明確
數學的教學和其他學科不同,應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應該多向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和與同伴的交流學習到新的知識。在實際中,往往教師說明主題后,大家便開始討論,雜亂無章,并不能充分接收到每個人觀點;有的組則是小組長擔當主力軍,表達的大多是自己的觀點,其他組員并不積極發言或是干脆不參與,使得小組合作大家的參與性不高,學習的積極性不強,丟掉了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
二、小組合作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確定目標
教師在課程開始前,應該仔細準備哪一知識點應該進行小組討論,并且確定小組討論主要研究的問題,所提問題一定要具有研究價值,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在聚集大家的思想路線才能完成。適當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討論前明確教學目標,明確討論方向,才能突出學生討論的重點,從而加深學生印象。
2.充足的討論時間
對于一些較難的問題,教師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并不能理解,而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給予大家充分的時間,大家暢所欲言,對于問題按步驟推導,使每位同學都參與在內,說出自己的看法,讓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完成問題的解答,也了解到了其他同學的想法,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發揮了他們的潛能。
3.分工明確
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時,應該重視分組。應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興趣愛好、積極程度等問題,在分組時能夠做到組員之間優勢互補,各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并且根據學生的特長和個性的差異合理分工,讓所有組員在討論中都能說出自己的見解,避免一些學生存在只要學習好的學生積極發言就可以的僥幸心理。小組長在起到組織組員認真討論的基礎上,還應該總結并綜合小組所有成員的意見,將其匯報給教師,教師應該對小組的討論成果詳細點評,并側重于對小組的集體評價,引導學生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案。教師也可以組織各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或者辯論,深化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得到根本的發展。
三、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課堂組織形式,更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上交流、課后復習的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夠學習別人的經驗,吸取大家的教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通過自己的探索實現對知識的掌握,也能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黃家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4,(18):66-67
[2]劉艷.堅持實踐探索,提高學習能力--對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4,(1):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