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國霞
【摘 要】中學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專業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但是目前農村普通中學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著部分教師教學理念滯后,教法陳舊;學生重智育輕體育,學習積極性不高;學校場地不足,體育器材嚴重缺乏等問題,直接制約著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一線體育教師,在本文提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從教和學兩方面論述提高中學體育課教學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中學體育 教學質量 途徑探討
體育教學有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特點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指導思想。要改善目前的現狀,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改變教學理念,注重學法指導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體育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內容,教師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法的相互作用的統一過程。作為體育課的主導者,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給予學生淵博的知識技能和技能指導。
(一)加強教法的改革。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師的教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在教學中有必要嘗試以下幾種教法:
1.探究式教學:教師先讓學生練習體會,然后教師提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接力跑的起動時機、傳接棒技術、壘球游戲中如何合理運用技戰術、障礙跑的起跨距離等,教學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分層教學法: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差異進行分組,對不同水平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確保每一名同學都有進步。例如: 耐久跑教學時,根據學生能力不同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組,在練習距離、強度、休息時間和練習次數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能有較大進步。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師傅引進門,修行靠自身?!斌w育教學依然要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
1.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能力。教師指導學生看圖進行模仿練習,提倡學生在模仿中學習。例如:指導學生看圖學習健身拳,讓學生看圖復習廣播操等。
2.為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體育教學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觀察、相互指導、相互糾正,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提高發現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不斷提高動作質量。例如:在實心球教學中,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后可采用相互指導糾正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動作,又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動作的理解。
3.為學生創造問題情境,鼓勵他們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接力跑教學中教師先提問“怎樣才能在接力區高速完成傳接棒?”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學生相互討論,教師誘導歸納得出以下幾點:(1)熟練掌握傳接棒技術,只有掌握技術才能在快速跑動中完成傳接棒。(2)接棒同學要充分接力區的長度發揮的速度,理論上接力區的前沿是傳接棒的最佳位置。(3)接棒的同學要根據傳棒同學的速度確定起跑的時機。
二、轉變學生觀念,調動學習積極性
“生命在于運動”,體育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1.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動機是實現目標的動力。通過體育理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的任務和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在教學中,無論教什么內容,都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練,有什么用,在什么情況下才能用得上,讓學生懂得練習的價值和好處,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力量源泉。例如:在耐久跑教學中,我們會讓學生知道耐久跑可以提高學生有氧耐力素質,是將來健身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正確的技術動作,如何克服極點現象和分配體力,怎樣才能提高成績等。只有這樣,才能變“要我練”為“我要練”,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積極主動、好學樂學的過程。
2.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主動性直接影響學習行為和效果,當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時,他們總能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并從中獲得樂趣。教學中采用游戲法、比賽法,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不斷變化練習方式,使學生的練習不再枯燥無味。另外要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評價不應只從運動成績、運動技能出發,而是看學生運動參與程度和進步幅度。在教學中多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以表揚為主,對學生的進步應及時給予表揚,用表揚鼓勵的言語,如“很好”“不錯”“繼續努力”等給學生的心理以良性刺激,以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3.體驗到運動的快樂。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在教學中比較活躍,能從體育活動中獲得樂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而體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教學要求,沒有表現的機會,容易產生失敗感和厭學情緒。因此,教學中我們應更多地關注差生,區別對待,在運動強度和練習次數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讓他們也能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