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古徽州的地理環境以及由此孕育而出人文歷史,淺談徽文化悠久深厚的內涵,徽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影響,徽文化的發展,反映出徽傳統文化的燦爛,從而考慮接下來對徽州古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關鍵詞:安徽;傳統文化;古徽州
作者簡介:倪珊珊,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2012級導演專業,本科在讀。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1
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由于東西南北地域跨越大,因地理的差異會衍生出很多地方鄉土文化,而處于中國中部省份的安徽,古來就被看做是南北交匯處,東西的交融處。安徽省內有長江和淮河兩條水系,將安徽分割成三大塊區域,淮河北面地勢平坦開闊,淮河和長江之間的江淮丘陵較為平坦,而南邊的皖南山區自長江南岸開始高低起伏,多樣的地理環境給予安徽人民豐富的自然資源,美麗的環境賜予安徽人民獨特的想象力,自身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再加上廣受各種文化交融和熏陶,讓安徽文化在歷史和地理的影響下越發多樣,徽州文化在宋朝發跡,在元朝初現,最精彩的時代莫過于明清時期。由于地處中部地區,文化多樣性的沖擊和流入,對于保護本土文化并將其傳承發揚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新一代安徽人,我們有著繼承家鄉文化并弘揚家鄉文化的重任。
一、徽文化
古徽州又叫歙州,其中的一個徽州府,六個下屬縣主要集中在安徽南部地區,地處于長江以南的皖南山區,境內高低起伏坐擁山地地貌,其中有馳名中外的黃山,古名黟山后因傳說黃帝在此山中煉丹修仙,改名黃山。華夏兒女認為長江長城,黃山黃河是炎黃子孫的中國魂,可見黃山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很深。皖南地處山區,當地主要的農作物之一便是茶。茶樹是常綠灌木喜好濕潤溫暖避光,最好的種植地應該是透氣的沙土,安徽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皖南山區霧氣環繞,這些條件無疑是茶葉最適宜生長的條件。中國的十大名茶中,安徽茶就占了三成。每到茶葉豐收季節勞動讓人感到喜悅,年輕的采茶姑娘們在山上吆喝著,漸漸地這種采茶調就形成了獨特的黃梅調。黃梅調不斷演變和完善,到后來人們便將其改名為黃梅戲。黃梅戲是中國古代五大戲劇劇種之一,黃梅戲的唱腔流利樸實,有著很強的舞臺表演力和徽劇,泗洲戲,廬劇并稱為安徽四大優秀劇種。據說在清朝的乾隆年間,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巡來到皖南,來到石牌這個地方的時候忽然下起了大雨,一群人急忙來到一個祠堂里避雨,突然祠堂內傳出陣陣鑼鼓聲,往內一看正有個老生在人群中精神煥發的唱著徽劇,那聲音如雷貫耳,發音字正腔圓,表演得繪聲繪色,精彩動容。從那以后乾隆皇帝便深深喜愛上徽劇。乾隆五十五年,正好快到了乾隆皇帝八十歲壽宴,官員呈上的戲文折子皇帝都不滿意,乾隆一聲閱戲無數,唯獨回憶那年南下江南遇到的徽劇,于是下旨,讓石牌戲班子進京。班主程長庚接到圣旨,便率戲班子去給乾隆祝壽,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徽班進京”。此后徽劇便走出安徽,在不斷完善和發展過程中,和昆曲、漢劇等劇種融合,孕育出當今中國的國粹“京劇”。在經濟文化上徽州人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進行經商,“無徽不成鎮”他們互幫互助勤儉誠信,史上稱為“徽駱駝”“徽幫”或“徽商”,并與“晉商”“潮商”共稱為中國歷史上三大商幫?;丈坦膭罱逃?,回鄉后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創辦許多書院,村塾等,徽州是一個人杰地靈之地。其中的杰出的徽州文化譬如有“程朱理學”,其中的集大成者朱熹便是古徽州人,他對理學貢獻頗大,故被封為“徽國公”。繪畫上,徽州人崇尚用水墨繪圖,借景抒情,追求飄逸,高潔的氣節,在中國畫中大放異彩?;罩莸慕ㄖ彩智擅?。聚姓而居,面朝南方,徽州建筑注重采光,以氏族為村落。青瓦馬頭墻,小橋流水,徽州人富裕聰慧,獨特馬頭墻防火防盜,一舉兩得,門前有引水渠不斷有活山泉水流入,方便生活。室內更是結合山川日月靈氣,高墻深宅中利用木雕,石雕等大自然裝飾,回廳式建筑加入天井,進行采光和聚水,古稱水即是財運,象征著“肥水不流外人田”。徽州建筑中的精華之處尤以民居,牌坊,祠堂為主要代表,建筑中的石雕,木雕更是融合了篆刻、書法、繪畫等工藝。
二、繼承和發展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安徽人,熱愛我的家鄉,我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和了解家鄉的文化?;罩菸幕瘹v史悠久,是經過了長久的時間沉淀。對于文化的傳承,我們應該把腐朽的壞思想摒棄把優秀思想保留下來讓更多的優秀文化更好的傳承。文化是軟實力,優秀的文化可以提升人民的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因此發展好優秀文化十分重要。如果對民俗文化不加以保存和愛惜,那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財產就會漸漸黯淡,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也會喪失。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和大家對徽州傳統文化的遺忘,繼承和發展徽州文化,我們刻不容緩。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優秀文化的保存和發展,大力弘揚積極向上的徽州文化,大力推廣積極向上的徽州文化,讓大家認識和了解到徽文化的魅力之處,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大家的。只有號召和發動起更多人熱愛和發揚徽州文化,熱愛徽州文明,發揚徽州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