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紅 樊春玲
摘 要:機床電氣控制線路以校企合作、工學合一為載體,“教學做練”四位一體,實現理論與實踐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學做合一。
關鍵詞:校企合作 企業項目融課程 內置崗位 知識、技能與素養于一體
機床電氣控制線路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筆者學校近幾年在該課程中進行了校企合作、工學合一的改革實踐,經過教師、學生、企業及社會學習者四類人群的實踐檢驗,該課程改革適應專業發展要求,符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緊隨企業技術發展,能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一、課程改革的定位與目標
從專業培養定位上看,企業急需大量從事電氣設備安裝、調試、維修的專業人才,這些崗位要求他們安裝工藝標準規范,調試過程完整準確,維修安全準確規范,都需要該門課的培養和提升。
從專業培養目標上看,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培養是主線。以校企合作、工學合一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整合序化并安排教學活動,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體系,“教學做練”四位一體,促進學校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零距離,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零距離,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零距離。
二、課程改革的內容與安排
教學內容以具體工作任務為中心,從“企業真實任務”著手,堅持科學合理、務實夠用、適當拓展的原則,以工作內容為依據整合序化課程內容,以真實工作崗位為載體設計教學情境,以規范企業工作流程設計教學過程,以嚴格職業標準設計評價標準,實現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與崗位工作對接,從而達到理論和實踐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
教學安排上遵循以就業為導向,與崗位相適應,以生產為對接,以校內外實訓條件為依托的原則確定了九個涵蓋常見的車、磨、鉆、銑、鏜五類機床的學習任務。
三、課程改革的構思與設計
教學設計上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將6S理念、勞動態度、團隊協作貫穿整個教學。在教學中將課堂企業化,突出工學結合的理念,讓學生通過工作來學習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體驗企業化工作。
教學模式上采用工學結合、任務驅動、學做練一體、頂崗實習等模式,同時以學習任務為單元開發配套教學資源,通過圖片、動畫、視頻、虛擬實訓等方式,提供“學中做,做中學”的實際案例以及操作方法。
除了軟件,硬件方面也要配套。在教室中劃分教學、資料查詢、工作、倉儲、成果展示等區域,同時拓展利用校內機加工車間和校企合作實訓基地。
師資隊伍也是關鍵一環。為此,我們不僅有一支教育理念先進、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專業教學團隊,同時還聘請校外專家、能工巧匠、企業管理者組成兼職教師隊伍,形成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梯隊。
四、課程改革的組織與實施
教學組織實施中以工作任務為引導,體現“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具體工作過程是學生先明確任務,再根據任務要求制訂可行計劃,接著準備實習工具器材,再嚴格遵守作業規范作業施工,安裝或者檢修完畢后,自檢,填寫相關表格,交付相關部門驗收,清理現場,歸置物品。最后進行總結評價,反饋。以CA6140型車床電氣控制線路的安裝學習任務為例:
1.明確任務
通過工作情境引入企業車床安裝單,學生領到任務后,明確工時、工作內容、小組分工等要求,準備好包含企業技術標準、國家技術標準等資料。
2.現場勘查
小組分別對施工現場進行勘察,記錄勘察的電源、控制柜等信息,手繪各自布置圖,小組討論并表述用AutoCAD軟件展示的最優布置圖。
3.制訂計劃
根據學習工作經驗,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在工作頁企業化表格討論中修訂工作計劃,準備學習工作用品。
4.施工準備
通過查詢資料及教師的講解,掌握安裝過程、明確安裝標準及安全注意事項,準備好所需工具材料。
5.現場施工
各組分工協作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作業完畢后清理現場,填寫驗收技術文件,完成項目驗收。
6.總結評價
各組展示工作成果,交流工作過程中的經驗技巧,從教師、個人、小組三方面進行學習過程綜合評價。
五、課程改革的成效與反思
企業項目融課程,企業管理進課堂,工學結合的深度與層面進一步挖掘與完善。學生在職業化環境中體驗到工作全過程,綜合職業能力得以提升,形成完整的職業思維并構建工作思維。同時在工作中學生團結協作,相互認可,保持較高興奮點。
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雙方資源利用達到最大化,教學也由散件向半成品、成品化轉換,教師、學生、企業三方均受益,這是教育改革一次成功的嘗試。
參考文獻:
[1]沈先濤.與企業實際結合的機床電氣控制[J].電子制作,2013(16).
(作者單位:安麗紅,青島科技大學、青島市技師學院;
樊春玲,青島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