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
摘 要: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已經運用到了教學領域,它通過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栩栩如生,深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本文提出,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但若不能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也會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中職語文 教學運用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體技術已經運用到了教學領域。它通過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栩栩如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較低等問題,許多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且基礎差,接受新知識較慢。多媒體技術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1.豐富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想象力
許多中職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上課玩手機、睡覺等現象屢禁不止,多媒體教學從視覺和聽覺上帶給學生很大的沖擊性。例如,在學習《我的空中樓閣》《故都的秋》等寫景文章時,僅憑文字和語言描述很難在學生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而憑借圖片展示則輕而易舉地實現了這一教學環節,為學生走進作品創設了意境,能更好地引領學生思考、探討,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拓寬了他們的想象空間。此外,還可以插入音樂,根據教學情境選擇合適的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在語文教學中,借助圖片、音樂、動畫等展現課文意境,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想象力的重要途徑。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重在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多媒體技術通過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形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能夠動態、連續、可控制地傳播知識,從感官上刺激學生,滿足學生需求,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我的母親》一課時,通過播放一組展示母愛的畫面導入課文,并以歌曲《母親》為背景音樂,結合圖片和歌詞來回憶母親為自己的付出,帶著對母親的敬重之情,了解老舍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感受作者“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悔之情,從而引發學生對“孝”的感悟。圍繞教學內容,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最佳情境,更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中職語文作為基礎課,安排課時較少,但語文教學內容涉及范圍廣、任務重。若只是語言上的描述,不僅費時而且效果不好,運用多媒體教學則可以把知識貫穿起來,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實課堂內容,并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例如,在學習《一碗清湯蕎麥面》一文時,可以播放視頻《一碗清湯蕎麥面》,再現當年的場景,直觀地呈現人物的衣著描寫、動作描寫以及語言描寫,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通過觀后感的形式,讓學生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堅韌不拔的信念,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把握教學信息量,避免出現新的“滿堂灌”
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有限的45分鐘內傳遞大量的教學信息。但過多的內容設置會超出學生的承載量,剝奪學生的思考時間,這是不利于教學的。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單位時間內安排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忽視了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思考與討論,而學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不斷變換的幻燈片上,大腦處于停滯狀態,甚至連筆記都不記了。這嚴重超出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違背了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形成了新的“滿堂灌”。
2.避免濫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以輔助教學為目的,借助圖片、音頻、視頻等直觀形象地再現教學內容,應避免展示與教學無關的內容。此外,教學課件要突出重難點,每張幻燈片都應是教學內容的凝縮,切忌照搬書本文字,這樣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體現多媒體技術應有的作用,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對策及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應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討論時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規范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設計、制作教學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作者單位:河南省交通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