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
【關鍵詞】 物理教學;導學案;學習目標;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5—0086—01
制訂學習目標是進行“導”的首要環節,因為學習目標是學習過程中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對學生學習行為具有啟發、引導、激勵、凝聚、調控等作用。同時它也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筆者就高中物理學案導學目標設置的原則,談一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原則一:依據新課程標準和現行教材的內容特點
課程標準是給教師和學生提出的規范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學生在學習中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必須依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教材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一種載體。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程標準是唯一的,但教材卻有多個版本。不同版本的教材是依據統一的課程標準編寫的,體現了編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同一“標準”下,由于編者不同,不同版本教材所呈現的知識必然存在差異。因此,教師不僅要研究所用版本的教材,還要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甚至要研究一下國外的教材,從相同處尋求其“標準”的最基本要求,從差異處研究其高低層次的限度。如此對照課程標準和教材, 細化“具體標準、內容標準”,方能制訂科學的學習目標。
原則二:結合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
在課程標準和同一版本教材下設置出的學習目標也并非完全相同。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經驗的差異和對學生情況把握的不同,不同教師設置的學習目標不同。如,在“簡諧運動”這一節的學習中,筆者依據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學生學情,對內容標準進行了拆分和組合,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達到目標的過程中,突出重點的同時,分散了學習的難點。筆者是這樣做的:1.觀察演示實驗,了解簡諧運動圖像的得出過程,能從得到的簡諧運動圖像上判斷出振動的振幅、周期及質點在任意時刻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2.知道簡諧運動的圖像是一條正弦(或余弦)曲線,能從給出的簡諧運動圖像上正確判斷質點運動情況(如振幅、周期、位移、恢復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變化趨勢),感受用圖像表示物理現象的思想方法;3.能根據教師給定的一個簡諧運動(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條件),繪出其運動圖像,領悟正弦(余弦)圖像中的對稱美、簡潔美,提高學習興趣。
原則三:把握學習主體和陳述方式
學習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針對每一節內容,設置學習目標時,教師要先確定學生通過學習要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再分析學生怎樣才能獲得,需要經歷怎樣的探究過程,需要用到哪些科學探究的方法,最后分析在學習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個分析過程必須立足學生實際,堅持學生為主體這一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目標的陳述必須面向學生,目標陳述要有很強的操作性和評價性。我們能否科學、精準地表述學習目標直接關系到學習目標的達成與檢測。學習目標所用的行為動詞必須可測量、可評價、具體明確。如,在簡諧運動學習目標設置案例中,筆者在陳述時使用了“觀察”、“了解”、“能”、“知道”、“感受”、“繪出”、“領悟”等行為動詞,克服了目標的含糊性,真正做到了面向學生、易理解、易操作、易評價,體現了目標設置的可行性原則。
總之,學習目標貫穿著整個學案導學教學過程,要想不讓學習目標成為擺設,達到啟發、引導、激勵、凝聚、調控學生的目的,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并結合教材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科學、合理地制訂可行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