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多
【摘 要】 新課程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理念有了很大的變化,這要求我們在英語課堂中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恰當的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努力使課堂取得良好的效果。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對初中英語課堂“任務”情景、“合作”學習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關鍵詞】任務情景;合作學習
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的目標就是“使每位學生得到發展”,讓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有人說“教無定法,學無定法,教學相長”,講得應當是這個道理。新課程的教材要求教師靈活地運用“任務”教學與“合作”學習,教會學生綜合運用話題的知識與技能,獲取信息;通過體驗與合作,共同探究,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達到掌握語言技能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等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
一、依托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景“任務”
教師以具體任務為載體,把知識和情景融為一體,來運用任務型教學。學生以具體的任務和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動力,通過聽、讀、說、寫等雙邊或多邊的穿插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
[例一]仁愛版八年級Unit 2 Topic1,學生掌握了一些疾病的名稱,我讓他們探究任務:某“病人”抽取了事先準備若干寫有疾病名稱的小紙條,其他學生仔細觀察并猜他/她得了何種病。每個學生限問2個問題。
S1: Whats wrong with you, Lunan?
Lunan: I dont feel very well.
S1: Do you have a cough?
Lunan: No/Yes. 最先猜出正確答案的“醫生”,請給“病人”適當的建議:You should /have to _________; You had better not _______。將游戲進行數次,選出班里的“名醫” 。最后,讓學生2人一組,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完成人物活動的過程中,分享本話題的重點句型或詞組。
教師要想方設法把“任務”直觀化,不僅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英語,而且視、聽結合,加深記憶感受,強化學練結合,可以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例二]我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Unit 3時,在學生學習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do? Where does he /she work? 等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完成該任務:Your head teacher is asked by school to fill in a form about all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but he is new here, so he need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 and your family, now lets try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report it in groups before the class.
但是,教師應避開課堂過于注重“任務化” 的教學,為了創設任務而“絞盡腦汁”,好象貼上了“任務”的標簽就是新課程的課堂。教師應設計各個環節的任務跨度不一、難度不一,這樣,學生在接觸所學語言情景的機會就會多一些,記憶就牢固一些。
二、生生“合作”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通過新課程的培訓和新教材的學習后,教師能體會到以生生“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生通過相互之間協作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構建“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個性共揚”的課堂效果。教師分析研究新課程的內容、特點,充分準備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素材基礎上,讓學生大膽融入到課堂活動中。
[例三]教Unit6 Topic2 Section A “To rent and wanted”時,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各小組制作自己的房屋租賃啟示并張貼在四周墻壁上,讓學生去尋找各自需要的場所。又如在學習了“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的對話之后,編出“to play football”,“to go to swimming in the summer holidays”,“to go skating in winter”等內容的對話,讓學生積極承擔角色表演,為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較多的機會。
[例四]教學有關“animals”的內容,創設分組活動:教師在這個合作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領取一張動物的圖片,當然每組的內容不同。每組成員先進行討論,用合適的英文對圖片中動物進行描述,This animal is in the water, they have many kinds. People like it very much. Which kind of animal is it? 然后,該組同學走上講臺用二到三分鐘長的時間,每人一句向大家描述這種動物,其他同學能根據他(或小組)的描述快速地猜出動物的名稱為小組勝出者。
[例五]在教學有關“shopping”的內容,創設分組活動:
①把講臺當作柜臺,用精美的剪貼充當“貨物”,a glass of coke,a bottle of milk,a cup of tea,bananas,apples,grapes……
②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購物對話,鼓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引導他們一問多答,探究認識規律。
③啟發學生靈活運用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eat?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How much is it/are they?等語言知識。
通過分組合作,學生先“感性學習”后“理解運用”,進而將學到的知識點操練,在自個表達中激活思維,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創新能力,充分展示了主體的能動作用。從這一角度來說,“合作”就是挑戰,生生“合作”學習就是激勵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并且是經過較大的努力完成任務,體驗收獲。
新課程課堂教學所倡導的是激發學生興趣,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得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是什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我們應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對語言探究和完善課堂教學的認識與實踐中,引導學生共同進步,激活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因為只有“活”的教師,才能教“活”教材,才能教出“活”的學生。理所當然,每一位教師在課堂里,應不懈地在語言的外殼上涂一層歡樂和果醬。
【參考文獻】
[1]湘教版仁愛英語教材.共六冊
[2]英語課程標準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3]何瑋.英語課堂設置的幾個問題.《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99年第1期
[4]李英.英語新課程教學設計.遼寧師大出版社.2002年
[5]羅先達.英語教學實施指南.華中師大出版社.2003年
[6]龔義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作者單位:福建省大田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