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華
摘 要:中職《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建筑給排水施工員的職業能力,該文探討了項目教學法在《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中的應用,學生經歷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價活動,形成一種主動發展的態勢,崗位職業能力培養成效快。筆者任教學校給排水專業畢業生,其專業技能、環境適應能力、誠實守信度、團隊合作等能力深得用人單位的贊許,學生工作幸福感強,實現了我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a)-0123-02
《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是我校給排水工程施工與運行專業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建筑給排水施工員的職業能力。中職學生好動,思維能力差,不喜歡理論課堂,缺乏實踐知識和經驗,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幾乎空白,教師若以傳統教學法按教材章節順序進行課堂講授,很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整體性把握,也無法有效形成工程整體性概念,學習效率偏低,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法是一種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筆者在中職《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課程中引入了項目教學法,獲得了一些成效,現探討如下。
1 項目教學法內涵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以項目工作任務驅動學生合作學習,教師為引導者和監督者,學生是主體,做中學,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正式遷移,逐步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
2 課程項目設計
2.1 課程目標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一門或若干相近職業所必備的本領,從能力所涉及的內容范圍上,可分為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本課程的專業能力目標為培養學生的建筑給排水系統施工圖識讀、材料清單編制、材料進場驗收、加工機具選用、施工操作和質量控制的能力,關鍵能力目標為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道德、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
2.2 課程項目設計
項目教學的關鍵是設計和制定一個項目的工作任務,通過一系列相互聯系的項目工作任務反復定向訓練學生各項能力。筆者以張勝峰主編的《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教材和我校現有的相關實操設備為基礎,整合教學資源,將本課程項目設計有5教學項目,并設計系列工作任務,具體內容見表1。
3 項目教學實施
現以建筑消防系統施工項目中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安裝”工作任務為例,闡明項目教學法在本課程中實施過程。
3.1 確定項目工作任務
學生工作頁是項目工作任務的載體,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有序、有效地展開信息搜集、討論、交流、工作等職業活動,幫助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教師應在每一個學生工作任務執行結束時,給每一位學生分發下一個工作任務的工作頁,以便于學生預習。工作頁中的項目有:班級、同組人、項目工作任務描述、學時、教學場所、教學資料、教學設備、引導問題、學生工作流程、職業能力評價表等內容。例如項目工作任務“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安裝”,工作頁中“教學設備”欄填寫管子臺虎鉗、鍍鋅管割刀、管螺紋鉸扳、扳手、管鉗、鋼卷尺、水平儀、記號筆、手動試壓泵等。
3.2 學生分組
根據授課學生班級人數和實訓設備的數量,學生按每組4~8人標準自愿組合,并選出小組長,經教師確認后成立小組。
3.3 信息咨詢
學生在教師釋疑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采集項目概況、項目目標、項目準備三方面的信息。項目概況信息有課時、施工圖紙、規范;項目目標信息有專業能力目標和關鍵能力目標;項目準備信息有管材、工具、施工、質量和安全。
3.4 制定計劃
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制定材料計劃表、工具計劃表、勞動力計劃表、安全防護用品計劃表和施工方案。
3.5 計劃決策
學生根據施工圖確定材料規格和數量、工具種類和數量、勞動力安排、安全防護措施和施工順序,并填寫在相關計劃表中,填寫完成后向教師匯報,教師指出計劃決策中的嚴重不妥之處,學生修改決策。
3.6 計劃實施
學生按照已制定的方案進行管道定線和定位、管件制作、管道連接和附件安裝,整個過程,教師巡回查看,觀察學生操作,記錄學生操作的不足,及時糾正不安全因素。
3.7 檢查校正
學生采用水平儀、鋼卷尺對安裝完成的管道系統進行自檢校正,并通水試壓,填寫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
3.8 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活動對象主要是學生工作頁中的職業能力評價表。表中評價項目有職業素養20分(考勤、衛生清潔、工具整理保養)、專業能力40分(加工機具選用、施工操作、質量控制能力)、關鍵能力40分(職業道德、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本人、小組和教師分別計分評價,按3∶3∶4權重計入本工作任務的“綜合成績”。
4 課程考核評價
采用項目教學法后,課程總成績=形成性考核成績X0.5+期末終結性考試成績X0.5,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形成性考核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和調節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反饋學習信息,提高學習者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保證,其計分構成項目為課后作業和職業能力評價表中“綜合成績”。課后作業每次計分滿分為100分,期末累加求和后取其算術平均值40%計入形成性考核成績;累加所有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評價表中“綜合成績”,求后取算術平均值的60%計入形成性考核成績。通過這種多樣化、主體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使考核評價結果公平、公正、公開,客觀反饋了教學效果,全面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激發學習興趣,實現了課程教學目標。
5 項目教學成果
5.1 有利于學生形成一種主動發展的態勢
本課程以項目工作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者和監督者,學生自主展開合作探究性學習,經歷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整個工作過程,促使學生形成了一種主動發展的態勢,崗位職業能力培養成效快。
5.2 有利中職教育與企業用工“零距離”對接
本課程的項目工作任務設置來源于管道施工員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模擬的工作場景接近給排水施工員的實際工作環境,學生在分工合作中,明白了單位用人標準,鍛煉了學生環境適應能力,提高了專業技能,有利中職教育與企業用工“零距離”對接。
5.3 有利于中職技能大賽選手培養
全國中職建筑設備安裝與調試(給排水)技能大賽要求參賽選手在規定時間內能圓滿完成給排水工程系統圖繪制、材料清單編制、管材加工和安裝、附件與設備安裝和管道安裝質量檢驗等任務。大賽除了對參賽選手專業能力評分外,還對職業道德、團結合作、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職業能力進行評分。我校每年都派選手參加省級以上該賽項的技能大賽。作為該賽項目的指導教師,筆者采用項目教學法,引領學生自主執行賽項任務,反復訓練,全方位提高了學生的參賽能力。因教學方法得當,在我校實訓操作設備型號與大賽指定設備型號迥然不同情況下,我校參賽選手在省級比賽中多次獲得“三等獎”,2013年因表現突出,被海南省選派參加全國技能大賽。
6 結語
項目教學法,豐富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布置項目任務、引導學習、聽取匯報、巡回指導和總結評價活動傳授技能和知識;學生經歷信息咨詢、制定計劃、決定方案、操作實施、檢驗校正和總結評價活動,在操作中學習技能,在錯誤中增長知識。筆者任教學校的給排水專業畢業生,其專業技能,環境適應能力、誠實守信度、團隊合作等能力深得用人單位的贊許,學生工作幸福感強。
參考文獻
[1] 高慧云.工學結合課程學習工作頁的設計原則和類型[J].職業教育研究,2013(1):132-134.
[2] 解登宇.項目教學法在中等職業學校實訓中的應用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1(9):61-62.
[3] 楊群,王宗平,羅平.建筑給排水工程PBL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3(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