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衡
摘 要:高校輔導員工作不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高校輔導員管理人員。造成輔導員工作動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輔導員的職業角色定位不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模糊和工作內容不明確等。提高輔導員工作動力已成為高校輔導員管理中迫于眉睫的頭等大事,為了提高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應明確輔導員的職業角色定位和工作內容,建立科學長效的輔導員升遷和工作考核機制等。
關鍵詞:輔導員 工作動力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5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a)-0235-02
當前,隨著高校的擴招,輔導員隊伍日益龐大,高校輔導員中普遍存在工作積極性不足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工作積極性是高校輔導員管理中十分重要和亟需解決的問題。
1 提升高校輔導員工作動力的必要性
1.1 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靈魂工程師”,承擔著幫助大學生成功渡過大學生活,完成學業生涯社會化的重要職責,是大學生三觀形成的引路人。特別目前我國高校的學生群體已經步入“90后”為主的時代,“90后”學生群體有著新的時代賦予他們思想和行為方面的個性特征,導致了高校學生管理將要面對更多的新問題,一些“80后”、“70后”輔導員所從未親身經歷的問題,這給當前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更多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輔導員如果還缺乏工作動力,不能充滿熱情地去面對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不能主動學習探索求改變,就不可能做好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成長的舞臺,才能與學生共同進步,真正成為學生的“靈魂工程師”。
1.2 輔導員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需要
輔導員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早已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關注,并專門就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和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規劃出臺過一系列文件,為高校輔導員的隊伍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且全國相當部分高校也陸續就國家的政策進行了相關的制度配套,用以保證政策的實施和執行,但從實際輔導員的工作狀況來看,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并無由于此類政策的出臺而得到相應的提高,工作動力不足已經成為影響高校輔導員工作效能的重要因素,工作動力足,主動性和積極性高的輔導員工作時主動勤快,在工作中還時有突出表現;工作動力不足的輔導員工作表現往往不如人意,工作的積極性不夠,工作效能十分低,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
2 高校輔導員工作動力不足的表現
2.1 工作中不主動、不積極
高校輔導員隊伍中工作最富積極性的是剛上崗的輔導員,他們對工作極富熱情,工作十分主動。不過,在經歷一段時間之后,他們的工作熱情慢慢消退,工作動力不足的問題又會出現,這表現在相當部分輔導員不會主動做研究,不會主動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不懂得探索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管理工作的規律,更不用說讓他們主動關心學生,與學生交流,主動去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思想動態,也不會主動組織學生開展活動,造成工作相對散漫,出現“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情況,輔導員的輔導功能由此失去。
2.2 工作方法陳舊,缺乏創新創造力
輔導員日常工作往往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瑣碎事情,工作過程都比較鼓噪和乏味,因此輔導員在瑣碎的工作中容易選擇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工作缺乏創造性的情況比比皆是,輔導員工作過程缺乏創造力主要表現在輔導員工作過程更多是持觀望的狀態,周邊的同事如何做自己就如何做,很少存在想突破現狀突破現實的情況,最終會使輔導員工作的手段過于簡單。此外,輔導員從事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跟學生的三觀教育理應是直接聯系在一起的,輔導員如果不講求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地想通過理所當然的方法去把學生思想問題解決,最終只能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輔導員更多需要的是創新思維,深究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深入調查研究,這才可能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
2.3 輔導員隊伍缺乏穩定性
在高校中,輔導員給學生和老師的感覺就是“打雜”的,不像學校教師和行政人員那樣能得到社會、學生和校內教職工的認同。輔導員也受到如此觀念的影響,對自身職業的認同度也會降低,大部分輔導員根本就不愿意長時間從事輔導員工作,甚至部分輔導員剛上崗只要能調動就立刻申請調動,新加入輔導員隊伍的教職工很多都是沖著職稱評審方便和是轉崗敲門磚來的,只要他們遇到好的機會都會選擇逃離輔導員崗位,這樣導致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輔導員工作也缺乏相應的連續性。
3 高校輔導員工作動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3.1 職業生涯規劃模糊是導致高校輔導員工作動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一個科學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對于每位工作者來都是相當重要的,它對于個人設定人生的職業目標,形成個人的職業三觀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不過,結合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實況,在輔導員選拔、任用、考核和晉升的每個方面都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空說了多年的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的道路,至今卻連一個高校公認的輔-導員職業資格認證體系都沒有,目前,輔導員上崗最多就是參加一個輔導員崗前培訓,參加一到兩個培訓班就匆匆上崗,這使輔導員對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不足,看不清自身前進的方向,認不清自身的職業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工作,輔導員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工作標準缺乏統一,最終使輔導員在工作中沒有成就感和存在感。
3.2 職業角色定位不明確是高校輔導員工作動力不足的直接原因
依據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文件,高校輔導員應該是兼備高校行政和教師雙重身份,而實際情況下,大部分高校只是把輔導員歸屬到除行政和教師系列外的第三類人員,并未完全把輔導員納入高校教師和行政系列中進行管理。如果輔導員的教師身份能被認定,輔導員就能從事高校日常的教學和科研,有與教師同樣的深造提升機會,并有一樣的職稱提升渠道。作為行政干部,輔導員也未得到相應行政級別的配套,輔導員的職業角色定位嚴重不明確。
3.3 工作內容不明確,工作效果難以量化,是高校輔導員工作動力不足的客觀原因
在目前高校中,輔導員每天的工作不但面對著學生,還要完成學校許多職能部門的任務。高校機關行政部門認為輔導員直接面對學生,凡是與學生有關的問題都跟輔導員相關,那么凡是與學生有關的事項都與輔導員的工作有關,輔導員的日常工作變相成為了為學校各個部門辦事,從工作內容和工作量來說都是十分復雜、巨大的,每天這樣超負荷的運轉,常使他們身心疲憊,每天重復著這樣繁重的工作任務,將直接影響輔導員本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長時間這樣下去,輔導員的工作動力自然不會高。
除此之外,從輔導員工作的性質來看,輔導員的工作是極具操作性的,輔導員無論是瑣碎的日常事務還是舉辦相關的活動,都是很難量化且難以立刻出成果的,這樣就導致了對輔導員的考核特別困難。目前高校對輔導員的考核主要走兩個極端,不是定量考核就是定性考核,缺乏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這種考核不能正確地把每個輔導員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部分做事不認真的輔導員考核取得了高分,做事認真的輔導員反而拿了低分,因此部分輔導員得不到合理應得的考核結果,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4 提升高校輔導員工作動力的建議
4.1 明確輔導員的職業發展方向,為輔導員留有足夠發展空間
為輔導員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高校應該根據自身輔導員隊伍的實際,不斷完善輔導員隊伍的培養機制和考核機制,從輔導員提拔、做專家型輔導員或轉崗思政老師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保障,這將更有利于調動輔導員隊伍的積極性和熱情,對于工作出色、充滿工作動力的輔導員,學校應按照配套文件的要求予以實施,讓這些輔導員真正獲得轉崗的機會和提拔的機會,對于能力不符合輔導員崗位要求的輔導員,經過學校評定小組認定過后,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過渡性崗位,讓這部分輔導員在此類崗位上進行過渡,等待新的部門對此類人士進行接收,若無部門愿意接收,則可考慮解除勞務關系,不予聘用。
4.2 明確輔導員的職業角色定位
輔導員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就是明確輔導員的職業角色定位,因此,輔導員的工作規范、工作內容要求、職業定位,在輔導員的選拔、培訓和考核等環節都應該由教育部門和高校進行充分論證過后,出臺相關的文件予以規范和保障,為輔導員的職業角色定位提供政策性支持。再次,高校應該注重自身對于輔導員隊伍的培訓功能,在輔導員的理論和技能等方面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訓練,從而提升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鼓勵輔導員進行學歷層次的提升在理論研究方面爭取取得突破。還根據高校自身的情況,對輔導員的職業定位特別是認定為學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的重要力量,以此確立輔導員在高校中的地位。
4.3 確定輔導員工作內容,減輕輔導員工作負擔
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雜,除了應付本系部學生管理的點點滴滴,還得頻于應對上級部門的任務。學校為了減輕輔導員們的工作負擔,應該增加上級行政部門直接面對學生的機會,讓機關部門也分擔部分直面學生的職能。同時,高校學生管理部門應該統一認識,輔導員的本職工作應該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勵輔導員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充分利用當前新傳播媒介的力量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4 建立科學健全的輔導員工作考核制度,加強對輔導員的人文關懷
對輔導員的考核不能太量化,也不能太定性,輔導員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高校應該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出科學健全的輔導員工作考核制度,使輔導員的考核更加合理和科學,不會出現當前普遍存在的輔導員考核缺乏科學性的情況。同時,還應該在輔導員提拔、職稱和福利等方面得到相應地保障,讓輔導員在這些方面能夠享受到跟學校行政和專業教師同樣的待遇,甚至可以對輔導員隊伍傾斜,以此讓更多的優秀輔導員愿意留在輔導員隊伍當中。對于輔導員任務繁重,工作內容復雜和工作時間長等,高校還應該增加資源投入到輔導員的人文關懷當中,從輔導員日常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入手,通過關心輔導員的方方面面來增強輔導員對于學校的歸屬感,還對輔導員的心理壓力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讓他們重拾對工作的興趣,提高自身的工作動力。
參考文獻
[1] 習付晶.高校輔導員工作動力系統構建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10.
[2] 姚海田,胡曉波,陳熙.基于心理動力學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