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作文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重行文、輕過程,重講評、輕操作,過多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導,造成了學生無情感的應試作文。如何提高中學作文教學的課堂效益,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qū),需要語文教學工作者對有效作文教學問題進行認真思考。
【關鍵詞】中學作文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四個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寫作技能是21世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的學業(yè)技能,“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是生存和有效交際的關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交流與寫作越來越受到重視,中高考作文分值也有不斷提高的趨勢,而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明顯教學思想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思想陳舊
教師作文指導、講評“一言堂”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部分教師重行文、輕過程,重講評、輕操作,甚至越俎代庖,從立意選材到技巧章法,面面俱到地講解。作文題目的陳舊俗套,內容單調重復,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導,造成思維的呆滯性、單一性。作文行文前沒有對生活的一系列的準備活動,也缺少行文反復修改的再實踐機會,這樣就使學生作文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為閉門造車的單純的應試之作。
(二)教學計劃模糊
很多教師作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目的和難點、重點,隨意性較大。只滿足于作文的次數,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作文能力訓練的要求落不到實處,也激發(fā)不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學生對寫作望而生畏。教師費盡唇舌始終打不開學生的靈感之門,學生搜腸刮肚卻未湊得只言片語,更不可能有實際能力的提高。
(三)批改形式單一
多數教師“重作文布置,輕作文批改”,在批改方式上單一。教師全批全改的精力有限,有的就用“閱”字和分數代替點評,敷衍學生企盼的目光,學生的作文收獲也只有幾個分數罷了,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不能多方面再現學生作文的優(yōu)點。結果:“布置作文一言堂,作文指導一窩蜂,批改作文一支筆”。
二、解決策略
作文教學是否有效,主要從幾個方面看:有無“對象意識”;有無“發(fā)展意識”;有無“目標意識”;有無“效率意識”。
(一)要有“對象意識”
引導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學會閱讀社會生活,多作情景作文,盡量使作文訓練與學生生活貼近,鼓勵他們有話就說,有情即抒,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讓寫作成為學生成長的必需。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講故事比賽、讀書匯報會、作品展、演講比賽、朗誦比賽、古詩詞欣賞、社會調查等,讓學生真正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把做人和作文統一起來,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二)要有“發(fā)展意識”
打開學生思維的“黑箱”,立足于一個“創(chuàng)”字;植根于現實生活,強調一個“新”字;重視積累,看好一個“活”字。從這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求異思維方式以及豐富的想象力。針對不同類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吸取素材,進行提煉、改造,學會用同一素材從不同角度立意,或者不同素材表現共同主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集合型思維。也可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盡量讓學生更形象的去感受生活。
(三)要有“目標意識”
1.構建作文教學目標體系
制定作文教學的目標,必須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現階段的能力水平,一是學生有可能發(fā)展到什么水平,即“最近發(fā)展區(qū)”。從初(高)一到初(高)三,強調要有一個整體作文教學目標,讓學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升過程,有效作文教學必須構建起與之相應的訓練體系。
在確定作文教學目標時,要盡量考慮并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目標的設立上體現出層次性、階段性、豐富性。對于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應當鼓勵其“跳起來摘果子”;對于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就不能把目標提得過高,而要允許其暫時的落后。
2.制定有效作文訓練計劃
語文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要求、能力考察重點、學生年齡特點、個體需求等相應地作出階段性作文訓練計劃,遵循“分層指導、專題訓練、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指導原則,在每個年級段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各種文體的寫作技巧。而中、高考作文又要依據“緊扣題旨、文采飛揚、內容實在、書寫規(guī)范”等標準進行專門訓練。在此過程中,每次作文的過程都應該讓學生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閃光點,能夠明顯地感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使學生找到寫作的新動力,變寫作要求為學生的內在需求,變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3.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從作文習慣著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作文習慣包括十種:博覽群書,觀察體驗筆錄生活,日記練筆,積累語言,聯想想象,口頭作文,想好再寫,快速行文,修改文章,評判作品。學生形成作文習慣,便形成語文生活習慣,這需要教師有熱情、有恒心、有策略。也就能實現大語文教育觀的“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
(四)要有“效率意識”
按新課標要求,針對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批改與評價方式,以達成本次作文訓練目標為準。采取教師批改、學生批改和師生共同批改等類型;教師全批全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等方式;學生自評自改、相互批改和分組批改等,作文評語要有側重點,要與本次作文訓練目標要求相符合,重點訓練綜合能力。最根本的一點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作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積極地合作與探究,真正成為作文教學的主體,自發(fā)地產生寫作的欲望。
語文教學工作者要讓中學作文教學邁上新臺階,既要與時俱進,在新的理念指導下構建中學作文教學的理論框架,又要扎扎實實地研究有效的作文實踐范例及操作方案,才能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課堂效益。
參考文獻
[1]丁學東.面對新課改,作文教學改什么[J].內蒙古巴林左旗教研室.
[2]邱國華.語文教學改革應從作文教學改革入手,中小學教師培訓[J].2009(3).
[3]韓艷華.關于高中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科學教育家[J].2009(4).
[4]涂木年.中學語文有效教學初論,語文月刊[J].2009(12).
作者簡介:周艷,女,現工作于師宗縣教育局教科所,長期從事語文教育教學研究。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