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香
【摘要】在旨在提高“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下,在倡導“減負增效”的新課程背景下,在注重學生“終身發展”理念下,我們一線教師深刻認識到語文教學中教學設計的重要意義。精巧的教學設計看似妙手偶得,但實際需要老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摸索,需要心血的凝聚?!澳獙⑷菀椎茫阕鞯乳e看”,本文就語文教學設計的方法,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語文素養;高中語文;語文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好的教學設計應當是一門藝術,能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巧妙、精細、熟練地達成教與學的和諧統一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精巧的教學設計看似妙手偶得,但實際需要老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摸索,需要心血的凝聚。 “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接下來就高中語文教學設計的策略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文本研讀——教學設計的平丈臺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課前,老師得先和文本對話,即鉆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學生交流。我備課沒有什么訣竅,就是那么翻來覆去地誦讀、默想,當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讀出文章的妙處,讀出自己的驚喜時,我便敢走進課堂?!贝_實,教學不光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思想的交流、碰撞。而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投入也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和教學效果。正所謂“要想打動別人首先要打動自己”。教材只是教學的媒介,而不是唯一。教師要努力成為研究型學者型人才,必須從研讀教材入手,能動地讀出自己的見解、滲入自我的情感,努力將文本“厚重化”,才能“別出洞天”很好的確立教學的突破口。高中階段的閱讀教材,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聲情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如果能讓文章所蘊涵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有所碰撞,將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緒融進課堂,與學生產生共鳴,往往能成就一節令人滿意的課。在研讀教材時只有經歷熟念深思、廣泛遷移,經歷“由簡入繁”再“化繁為簡”的過程,才能精巧地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古語曰“萬丈高樓平地起?!比绻f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是“萬丈高樓”,那么研讀教材則是“平丈臺”,是“地基”。 我們堅信:不論課程如何改革,不論什么時代,課堂上教師的神采飛揚,激情涌動、個性飛揚是課堂永不褪色的風景。
二、精當提問——教學設計的魔力棒
朱熹認為:“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F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
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應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學習中學生往往沒有問題,或者問題過于瑣碎。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問題不是越多就越有實效。那么,教師在鉆研教材時,就需要設置精當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傳授基本知識,引領學生抓住重難點、拓展思維。教師當善于引導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研究中學習,以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好的課堂提問應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突出教學重難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我認為問題的設置應創設情境、從整體入手、力求精當。成功的問題設置常常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非經過閱讀思考不能答出;能創設情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全力以赴的思索,終有頓悟的欣喜,就像魔術家手中的魔力棒,點指之間幻化驚喜。
三、組織活動——教學設計的試金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實施建議”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應變革教學理念,主導型地創設教學活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課堂主體還給學生。這就需要老師針對教材內容和學情,設計較為合理的活動,在活動中彰顯以學生個性呈現為特點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并且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我控制、自我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助性學習,在優勢互補、相互啟發中共同提高。
著名的教育專家桑新民說:最好的學習是個性化的學習,最好的教學是對話式的教學,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幫助學生獲得自我意識與自我超越,這是學習的本質,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為此,教師不是不作為,而是課前尤為精心的活動設計。通過活動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思考、表現自我、表達交流,在具體活動、具體情境中能動地完善思維、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關照生活——教學設計的萬花筒
新課程強調要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這是課程改革的一種必然。過去的語文教材存在嚴重不足,有較為鮮明的缺點,例如: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和系統性、權威性,忽視學生的學習與心理規律,忽視知識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知識內容相對陳舊,沒有反映科學技術進步的新成果,忽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忽視發展學生的情感和個性。《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和頒布為語文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一種新的可能。
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當充分挖掘來自生活中的鮮活的語文資源。只有這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才能從不同的角度重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和現代社會以及學生生活世界的諸多關聯,才能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的需求融為一體,使語文課堂引進活水,幻化出萬花筒般的多姿多彩。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語文教學處處都需要精心設計,看似妙手偶得,實則師心凝聚?!澳獙⑷菀椎?,便作等閑看”,讓我們熱愛教學設計,走專業發展路線,用充滿智慧的匠心設計,巧妙突破教學重難點,獲得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黃厚江. 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M].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1(07).
[2] 錢夢龍. 學習語言:語文教學本體的回歸——評洪鎮濤的語文教學本體改革[M].
[3] 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M].江蘇教育出版社.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