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園
摘要: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比較適合形容前進在聲樂藝術道路上的歌者們。優秀的歌唱家呈現在舞臺上給人的印象是耀眼奪目、光鮮亮麗的,殊不知他們為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刻所歷經的風霜、付出的努力。每一位堅持唱歌的人是不容易的,而每一位堅持把歌“唱好”的人更是不易的。筆者結合自身實踐探討了關于聲樂藝術道路上所積累的一些學習經驗,以此激勵自身和那些正在聲樂學習道路上摸索前行的歌者們。
關鍵詞:聲樂藝術 學習與訓練 感悟
一、聲樂學習與訓練
(一)整體歌唱概念的認識
歌唱藝術不是局部而是一種全身心的藝術,它需要通過呼吸、發聲、咬字與吐字、氣息等方面的正確運用與協調配合。如喉嚨打開或氣息歌唱或吸開鼻咽腔這些都是歌唱藝術中的關鍵部分,若只把歌唱局限于身體機能的一部分,那么歌唱活動就達不到好的聲音效果,久而久之,會減少歌唱的生命力。歌唱中要把這些部分看成一個整體,尤其是當歌唱到成熟階段時要把它視為歌唱活動的身體各個機能的本能反應。
(二)開口音與閉口音結合著練習
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進行閉口音發聲練習時,聲音較流暢,而開口音練習會出現空、抖、音色不統一等問題。并且大多數學生認為開口音發聲難,閉口音較容易。而很多教師會讓學生試圖通過多練習閉口音、少練習開口音的方法,這種情況反而會使兩者關系失去平衡。開口音的發聲感覺將會逐漸弱于閉口音。正確的發聲方法是多用閉口音“帶著”開口音練唱,閉口音在前,開口音在后,使得兩者兼顧,均衡發展。此外,要多在開口音方面下功夫,不要產生“顧此失彼”的現象。
(三)“舌頭”的擺放
舌頭隆起或舌部后縮對歌唱活動而言是無益的。舌頭的擺放位置決定著聲音質量的好壞,決定著獲得咽腔共鳴的大小。舌頭根部的隆起會導致咽部、下巴以及整個口腔狀態局部的緊張,聲音吃力、發緊,歌唱聲音不自然,不利于更好的歌唱。需要注意的是,舌部緊張時,由于它與耳部距離比較接近,形成的聲音聽起來共鳴較大一些,這會讓演唱者形成一定程度的誤解,對此形成依賴性,長久下去,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歌唱狀態,甚至容易形成發聲的一種毛病。為了避免上述情況,演唱者必須靈活掌握“胸舌骨肌”的活動和作用。運用“胸舌骨肌”會使舌根和舌中段從口腔轉到咽腔下部,舌頭就會自然地向后和向下移動。它不產生任何的作用力,只會柔軟、安靜的平躺在口腔底部。“被胸舌骨肌向下拉的舌骨又拉著舌中段和舌根隨著自己的移動而移動,這樣就使舌頭被動地從口腔出來向后和向下移動而進入咽腔并在那里柔軟自如地放著,因為舌頭本身的肌肉沒有參加轉移活動也沒有收縮。舌頭不參與任何活動就是問題關鍵所在。微小的主動性就會使舌頭發硬,從而正確地、自由地發聲將受到干擾。”①因此,演唱者在練習時應特別注意舌部的放松,舌部最好的呈現狀態應該是平整的且中間稍有溝狀,可多參照鏡子觀察練習。
(四)氣息訓練
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是歌唱的發動機。氣息的單獨訓練相對于歌唱時的氣息的訓練而言較為簡單。而歌唱中氣息與字音的有效結合是聲樂演唱中尤為重要的。很多歌唱者氣息冗長,但用不到歌唱中,終究是無用。這是因為在發聲練習和演唱中,發聲與氣息沒能在演唱一剎那間契合在一起,導致氣息沒有真正的氣沉丹田,這種演唱會讓人聽起來聲音“飄著”或“端著”,聲音沒徹底放下來。這種情況的改善需要演唱者“聲字”結合著練習,也就是多做拼讀字音練習(詳見筆者撰寫的另一篇論文:拼讀字音法——聲樂演唱藝術語言與發聲相協調的良藥)。最初時,可做拖長音練習,讓每個字都搭在氣息上讀,要讓小腹部位瞬間感受到發聲的壓力,然后在用丹田部位緊貼住,逐步將聲音拉開。這種方式,對氣息的有效訓練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聲樂道路上的自身感悟
(一)加強自控能力,突破自我
在學習聲樂的旅途中,一定要做到“自律”,提醒自己抵制住外面事物的誘惑,有計劃、有節制的安排有限的時間。沉浸在歌唱學習的海洋中,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孤獨與寂寞有時是十分可貴的,在這樣沒有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里,靜下心來思考與感悟,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安排接下來的時間,如合理安排進行發聲練習、歌唱、聲樂理論總結、鋼琴伴奏、聽歌或進行其他方面的學習的活動。只有做到享受寂寞,才能積蓄能量,才能在今后的聲樂道路上爆發和綻放。
(二)聲樂演唱中“高原反應”的克服
“高原現象”是指在音樂技能形成的中后期,由于個人練習的時間較長、興趣下降、肌肉疲勞或厭倦消極狀態等原因導致音樂演唱水平出現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這一現象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這一時期聲樂演唱者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少練多思,對進行“無聲”練習,讓身體和發聲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切忌急功近利,負擔過重,否則會對嗓子產生莫大的傷害,得不償失。
(三)歌唱道路上抓住機遇,時刻為比賽做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于學習聲樂的人來說,長久的堅持不懈的練習尤為重要。機遇總是垂青于有準備之人。沒有韌性的把持、沒有耐心的等待,或者說,耐不住寂寞,機會總會錯失掉。比賽是一個學習、提高自身演唱技能的重要推動力,從前期準備到參加比賽,自身的演唱水平和心態都得到了歷練,比賽當中所看、所聽、所想等都是高于平日的日常訓練所得的,它是學習的寶貴機會。因此,演唱者要不斷學習,時刻積蓄能量為比賽做好準備。
注釋:
①薛良:《歌唱的藝術》,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年,第214頁。
參考文獻:
[1]薛良.歌唱的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
[2]王耀華.音樂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