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過程包含著師生的心理互動,涉及到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要想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就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學在教學中的作用。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心理學的知識,將心理學充分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心理學;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上有了一定發展,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法,教師進行知識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形式單一。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和互動,只實現了教師到學生的單方向信息傳遞。且在課外布置大量練習作業,運用題海戰術實現教學目的。這樣不僅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降低,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有些學校雖然也會進行教學改革,采用情境教學法來教學,但往往在實際操作中忽略教學的實質,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穎,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心理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心理學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原理
心理學主要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心理現象和精神功能以及行為等方面,不僅作為理論存在,還能夠實際運用到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心理學不僅能夠為社會科學中的許多學科提供理論依據,還能夠廣泛運用到學科的實踐操作當中。其中,教育學科就能夠運用心理學對教育進行理論支撐,并有效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教師在走上教育崗位之前,就必須進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學習,并在通過之后獲得教師資格證,才能夠進行教育教學工作。這也就直接表明了心理學在教育當中的巨大作用。將心理學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能夠幫助教師有效把握學生的內心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心態,也就方便教師在教學中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從而保證了教學的質量。
2.心理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教師進行情緒感染和引導。學生在學習時的情緒對于學習效果有很大影響,只有在處于放松和積極的心態情緒當中,才能夠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學生情緒的感染和引導。應當在課堂上保持精神飽滿,并在情緒上做到積極向上,保持微笑,親切和藹,讓學生產生親近感,并感染到積極的情緒,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同時,如果學生因為學習壓力較大而產生負面和消極情緒的時候,教師應當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積極引導學生調節好情緒。在課堂互動當中,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無論回答正確與否都要予以鼓勵,讓學生產生自信心。只有控制好學生的情緒,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和態度的產生,提高學習的效果。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心理成分中最活躍和最現實的部分。只有在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情況下,才能讓學生自發主動地學習,積極地去探索想要了解的知識。在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往往一味地從教學目標出發,只關注教學內容的灌輸,不關注學生在學習是的興趣,強迫式的教學產生不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興趣問題,結合教學內容,把現實與知識相結合,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興趣。還可借用教學工具和多媒體將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既能夠一目了然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夠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過程事半功倍。
(3)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小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著力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夠讓學生更快速地理解數學概念和數學理論,讓學生能夠更加簡單地進行數學學習。同時,教師應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基礎的教學方法上運用創新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數學思維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的運用能力。
三、結語
心理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助于教師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改善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心理學的有效應用。在情緒上對學生進行感染和引導,保證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學習心態。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進行學習。另外,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這樣能夠避免教師教學時的盲目性,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袁代忠.發揮師生兩個主體作用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科技信息.2009(13)
[2]邢志平.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2)
[3]溫書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13(07)
作者簡介:
張克棟(1992~),男,貴州省黔西縣人,工作單位: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職務:學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