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樹青
【摘 要】作文課在語文教學中占較大比例,上作文課對我們來說并不難,難的是要始終如一,毫不懈怠地完成工作任務,怎樣上好小學的作文課,要做到:培養(yǎng)興趣,寫真情實感;日積月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體驗成功,多寫片段,多記日記。
【關鍵詞】培養(yǎng);興趣;觀察力;體驗;成功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去寫,主動想寫,而不是被動的應付,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文的好習慣,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yǎng)興趣,寫真情實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fā),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于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jīng)歷過的美好時光。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涌動、激情蕩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tài)下,才會煥發(fā)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xiàn)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升華。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才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作文的內(nèi)容來源生活,并用語言文字把生活體驗表達出來。要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就必須以他們的學習,生活為起點,為中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體驗生活,豐富他們的感受。為此,我在讓學生寫作文之前,有目的地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帶學生參觀訪問,組織班會,讓學生去野外觀察游戲,從而擴展學生視野,培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日積月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不會觀察,對常見的事物熟視無睹,就不會描寫對本來熟悉的東西,描寫不出特征來。盡力讓學生自己寫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確的寫作步驟進行老師作一些指導,例如幫助審題,確定寫作體裁范疇,引領寫作思路,喚起記憶,提出寫作要求等。然后留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要讓學生耐心細致,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完成作文。讓學生先列出寫作提綱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先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叫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示范口述,教師亦口頭指導修改。寫作是一個日積月累慢慢進步的過程,僅靠課堂上或在學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夠,因而我們一定要督促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和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只有在寫的體驗中,才能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加他們的知識量,提升他們的思維程度。在作文之前讓學生先進行些作材料的選擇,把學生帶入社會,帶進自然,讓他們走進市場,走進商場,進行一些交往購物的活動。讓他們在山坡上,田野里活動。采集,喂螞蟻,捉蜻蜓。激發(fā)生活的情趣,回到課堂,把經(jīng)過情感說出來,按說的寫出來,寫出活生生的生活,由于我們沒有養(yǎng)成觀察習慣,沒有觀察而使很多好的素材從身邊溜走。因此,教師要跟據(jù)每次習作和練筆的要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
三、體驗成功,多寫片段,多記日記
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在布置作文時,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大膽的嘗試,如重大節(jié)假日或假期布置勞技作業(yè)和體育作業(yè),做小制作、小實驗、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或?qū)W會一種運動等,然后找好朋友合作辦一份手抄報。手抄報既要有在廣泛閱讀中摘取的精悍文章,又要有反映各自假期生活的文章。到學校后進行優(yōu)秀小制作與小發(fā)明展評活動,舉辦手抄報展覽,這樣一來就調(diào)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在動手的過程中,他們要思索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敗的教訓,這樣不但增加了學生們的生活閱歷還豐富了寫作素材。一般地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學生平時可以進行多練筆,多記日記。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強調(diào)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學生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nèi)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用心去體驗他們的情感,善于激發(fā)學生寫作激情,讓學生的情感如潮水般奔涌。當學生在作文中遇到困難時,我就給予引導和幫助,給他們從鼓勵和激勵;當學生在作文中并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時,我為他們的每點進步,每一次成功而喜悅,為他們喝彩。調(diào)動學生寫作興趣的最好方法,莫過于使學生的寫作得到認可,這時,他的寫作欲會不斷膨脹,即使老師不做要求,他都會主動寫,因此,我在進行作文評改時,注重對學生的肯定,通過教師熱情,真誠的賞識,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從而激勵他們更上一層樓,不斷提高作文的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匯量,并在積累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fā)生的事積累下來。激發(fā)了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