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小玲
【摘 要】無論什么科目,在教學中我們都經常提到“學以致用”,這里的“學以致用”就是指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能聯想起課本上的知識,并對這些知識加以精準的應用。學以致用培養的是一種學習能力,這種融匯于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的能力,往往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加強他們對知識的領悟和重復,最終使學習者受益終身。因此這種學習能力應該從小進行培養。小學語文以其生動活潑,受眾面年齡較低的特點,更適合用來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將這種實踐性教學稱之為“生活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教學;學以致用
小學教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非常高,具有較高的領悟能力,加以訓練聯想能力可以得到非常顯著的提高,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主要就小學教育中的語文教學展開討論,研究小學語文生活教學即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和當前存在的不足
1.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前面已經說過小學時期的教育應該比較生動活潑,容易讓小學生產生興趣、產生聯想。而且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非常高,具有較高的領悟能力,加以訓練聯想能力可以得到非常顯著的提高。但是就當前的教育現狀來看,語文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一個是當下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缺乏變化,不能很好地跟上時代和教育改革的需求,不夠生動,缺乏實踐性,再者就是前一種情況造成了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最后,就是教師對這種教材編排缺陷和厭學情緒的處理方式也不盡合理。例如,在最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和聯想能力培養的寫作課上教師往往只按照課本上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描述,學生載根據教師的描述進行第二輪的描述,這種再一次的描述就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聯想能力產生了束縛,而更好的做法是,引導學生自己進入生活對事物進行觀察聯想和描述,從而獲得更貼近生活更具有創新力的習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彌補了教材生硬的不足,親自進行觀察的做法也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照搬課本和輔導資料難以達到的效果,這一讓學生親自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的做法就是小學語文生活教學。
2.小學語文教學當前存在的不足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學生在小學年齡段,思維比較活躍,相對于學習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掌握。根據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教材的編寫應該是生動有趣而不脫離實際的,但是各個版本的教材具有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編排的版本較老,也沒有進行及時的變化,從而出現了許多不真實的實力和讓人不明所以的內容。學生和教師對這部分內容都難以處理,教師在教授上受到的限制較多,而學生,在理解消化這部分知識上存在倦怠心里?!吧钍亲詈玫睦蠋煛币虼?,對這一困境的解決方式,最好是讓教育回歸生活,讓生活來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小學語文生活教學的重要性
1.語文的學習具有社會性
語文學科看似簡單十幾包含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語文的學習除了課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來自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會隨著校園生活的結束而結束,相反,離開學校之后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學習語文領悟語文的機會反而多了起來,每天讀書看報上網沖浪,甚至是在馬路上等車時看路牌,都是對語文的學習。但是由于在校園內學習的語文大多是來自課本,許多學生并沒有養成聯系實際思考的習慣,因此,語文學習離他們遠去了。而生活,是需要語文的,審美也是需要語文的,這個習慣也是要從娃娃抓起的,因此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教育聯系實際就顯得尤其重要。
2.語文具有工具性
語文說起來是一種工具,與數學等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相比較起來,語文的學習更加融入生活,聽說讀寫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生活處處皆學問。因此脫離生活實際來談語文的學習是不可能成立的,脫離生活的文學評論和審美都是沒有意義的,是虛浮的。因此語文教學的生活型和實踐性就非常重要,聯系實際學習得來的語文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生活。
三、小學語文生活教學的幾種主要方式
喜歡玩耍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語文生活教學中可以適量引入游戲、表演、觀影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動學生思考聯想,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1.設計與小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教學場景
與生活相貼近的場景有利于學生情緒的放松,學生在一個放松的情景里更容易接收所要學習的內容,從而在無意識中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這種去向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生活和玩耍中觀察、學習。具體的教學情境還需要各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進行靈活安排。
2.在游戲中進行語文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本來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可以增加小學生在語文生活教學中的親近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尤其奏效。一般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經常采用的游戲教學有:“游戲拼音動物園”、“擊鼓傳花”“快樂郵遞員”等,這些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輕松的氛圍下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流暢地將課本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
3.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多半與不融洽的師生關系有關。學習從來都不是一項單一的行為,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知識的順利傳達,也有利于學生進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和發問。反之,不融洽的師生關系可能直接導致某位綜合素質相對還比較優秀的學生的偏科。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心理是尚且不夠成熟的,因此教師在這一塊有較大的責任和義務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也是小學語文生活教學中關于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良好的師生關系,除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理解外,還有利于學生們在成長階段建立一個完整的健康的人格,培養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這也是如今素質教育強調的方面。
4.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助于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一個安定良好文明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建立安定平穩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用健康正確的方式結交朋友。在小學語文生活教育中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把語文知識與熟悉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對所學的知識加以感知和利用,增強知識的實用性。同時,不同智力水平,具有不同愛好特長的同學也可以在這樣輕松熟悉的環境下交流互補、相互啟發,實現共同的發展。
四、結束語
無論是結合語文教學當前不夠生動形象導致語文教學困境的現實情況,學生年紀普遍較小對知識的接收具有特殊的要求,還是結合語文學科具有社會性且作為一種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的工具來說,語文教學中進行生活教學都是十分有必要,也是異常重要的。因此對語文生活教學的研究還在繼續,我們會繼續努力,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龐光輝,秦錫純.識讀結合識寫一體——新編小學語文第一冊《影子》教學述評[J].黑龍江教育.2000(09)
[2]陳曉燕.點擊“生活語文”刷新精彩課堂——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探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06)
[3]周慧霞.用生活理念構建語文教學新課堂——談小學語文課程生活化[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03)
[4]常仁.浙江省正式出版中度智殘學生語文生活化實驗教材[J].現代特殊教育.2003(11)
[5]向才軍.故事教學法在聽障兒童語言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