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啟霞 吳德宇


【摘 要】通過對河南省各大高校的教師隊伍、生源狀況等資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摸清了河南省高校的教師資源、學生狀況等基本情況,針對我省教師資源優化配置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我省高校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的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教師資源;優化配置;高等教育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atus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we find ou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 resources and student status in Henan province. In view of the specific problem of teacher resources optimization disposition in Henan province, we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f college teacher resources optimization allocation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Resources of teachers; Optimal allocation; Higher Education
在高等教育產業化的過程中,要實現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多樣化、信息化和大眾化,我們就必須考慮高等教育產業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以及教育資源在各區域的合理配置。目前,河南省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總體上偏向于公辦重點高校,各區域高校尤其是民辦高等院校還存在著師資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因此通過調查、統計和分析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師資源配置的現狀,并找出河南省高校教師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尋求河南高等院校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的較為合理的模式,可以為河南省普通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參考。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師資配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總體概況
隨著國家的高校擴招政策推出,我省高校的招生規模逐漸加大,高校規模加大主要原因是河南省推出一系列民辦教育政策,這些政策促進了我省民辦高校的快速發展。在河南省的47所(含8所獨立學院)本科普通高校中,民辦的本科高校共有7所,公辦普通本科40所。表1中給出了2008-2012年河南省普通高校的規模。總的來說,教師資源逐年增加,生師比也在下降,但是比例仍然偏高。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7.22%,低于全國的30%;校均規模達到12802人(全國是9675人),其中本科學校達到21300人(全國是13999),生師比17.22∶1(在校生和教師總數均為折合數),全國是17.52∶1,未折合的生師比是18.13∶1,高于全國的17.80∶1,部分民辦院校嚴重缺少教師,生師比甚至達到20∶1。
(二)公辦和民辦的教師資源比較[1]10
通過民辦和公辦普通高校相關指標的比較發現民辦院校發展中不乏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總數不多,發展不均衡
因為河南民辦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因此整體上數量不多,且大部分集中在鄭州。由于其民營性質,管理者多為家族企業,缺少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很多學校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教學質量差、歷史較短的學校,甚至還未發展就已經消亡。隨著國家促進民辦教育政策的出臺,民辦高等教育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民辦高校在聘請優秀的教師方面遇到比較大的障礙,如教師編制、養老保險、教育部門對教師科研、職稱評定方面存在著偏見等問題,導致了民辦高校教師流失嚴重,所以出現了如今民辦高校的師資年齡結構嚴重不合理的狀況。
3.固有資源不完善
民辦高等院校要想長遠發展,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民辦高校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持,只能靠收取學生的學費,所以民辦高校大多數都處于資金嚴重短缺的狀態。
二、影響高等教育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的因素
(一)政府因素
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受政府制定的社會發展目標的影響。同一政府在不同時期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可能不同,從而對高等教育的資源配置也不同。各高等學校之間的綜合實力的差別和政府追求較高投資效益的現實性,決定了政府教育對教育資源的分配具有傾向性。
(二)市場因素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受高等教育結果的市場供求狀況的影響。在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的社會經濟體制中,產品的市場供求狀況會影響其資源配置情況。高等教育的結果主要有人才、科研成果以及為社會提供的其他服務。這些結果的市場供求狀況會影響政府或學校的資源配置決策。
(三)學校自身因素
高等學校辦學主體的不同也會影響政府對高等學校的資源配置。政府對公立學校的資源配置量往往要多于對私立學校的資源配置量。同時,高等學校的聲譽是影響政府對高等學校資源配置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三、河南省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具體措施
(一)政府方面
1.經費投入均衡化[3]138
由于政府的非均衡發展政策,教育投資向一部分學校傾斜,在公辦高校的系統內,現行的財政教育經費的分配方式盡管使高等教育的資源配置在透明性和公平性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但過于粗糙,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成本,也沒有考慮辦學效益的好壞。這必然導致各高校不顧自身條件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盲目設置專業和擴大招生,以便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其結果是導致了專業設置重復、教育投資分散、教學質量低、規模效益差等不良后果,國有教育資源流失問題日益嚴重,大量國有教育資源被非法投入到各地的“國有民辦”或者“公辦民校”中。
因此,政府應該統一規劃,合理進的行宏觀調控,彌補市場的不足,試行部分公辦高校的轉制,規范獨立學校在未來的發展,明確民辦高校產權關系,產權制度改革與資源配置方式創新與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刻不容緩。
2.放開人事管理[4]39
高等教育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優化配置是教育資源配置的重點,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政府在統籌協調、宏觀指導和提供優質服務等方應該有大作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高等教的育事業不斷發展,政府的這種管理者職能也開始有所變化,但還需要進一步轉變其職能。
3.建立資源共享網站
政府可以依托并完善河南教育科研計算機寬帶網和校園網,建立高等教育資源的網上共享機制。對全省現有高校的資源進行分類整理,發布高校招聘信息,教師自薦信息,為高校的教師的合理流動提供平臺,對已配置出的資源的利用情況也要進行追蹤調查,時刻掌握資源的利用情況。
(二)高校方面
1.打破封閉管理模式
高校管理者應該改變過去那種認為優秀教師是學校的獨有資源,為外校所用會消弱自身的競爭力的傳統管理觀念,優秀教師是全社會的共有財富,應該資源共享,應該完善對共有教師的考核機制,從而保證共有教師在其他學校的工作質量。
2.精簡管理人員,明確職責
高校要建立和加強與資源配置相配套的激勵機制。這種激勵機制包括管理人員的考核、分配以及獎懲機制。通過建立這種機制,使考評及獎勵與資源使用效率掛鉤,讓人人關心資源的使用,盤活現有資源,挖掘資源潛力,使其成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推動力。
3.聯合辦學
聯合辦學可以打破計劃經濟體制下“大而全”、“小而全”的資源配置模式,發揮高校的綜合優勢,加強高校與高校、高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社會企業部門的聯系,可以是學校在教學、學生實習、就業、經費等方面得到經濟部門有力的支持。
(三)教育資源循環利用
高校教育資源循環利用是一個動態平衡,可以很好的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優化。該循環利用模式可實現高校間的協作發展,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合理化分配,同時可以加大學校對教育資源的深入開發及合理分配力度,最終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率利用。教育資源循環利用模式主要形式有:①教學資源循環利用;②教學人員循環利用。
(四)大學城共享辦學資源[5]159
大學城共享辦學資源是實現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環節,從而提高各高校的綜合實力,使學生更大程度上受益。辦學資源共享的形式有:①固定資源共享。例如,高校間的圖書館、實驗室等教學輔助資源要實現共享;②師生資源共享;③專業資源共享。各高校間可以加強聯系,在相同專業和相近專業的設置過程中充分考查市場需求狀況,學生就業狀況等情況,避免重復設置專業。
四、結束語
河南省高等教育要想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師資源配置模式,就應該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規范的教育資源調配機制和多層次、協作型的高等教育體系,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在體制上實現各類資源間的優勢互補和共享,如公辦高校教師合理向民辦院校流動,從而實現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師資源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王敏.我國民辦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07.
[2]吳菲菲.對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問題的幾點思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9).
[3]蘇朋.河南省城鎮、農村中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研究--基于豫南8市的調查研究.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4(4).
[4]李民.陜西省地方普通高校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08.
[5]薛微微.大學城共享辦學資源機制研究.社科縱橫,2012(27).
注:本文為基金項目:2013年河南省社科聯項目(SKL-2013-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