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鋒
【摘 要】初中美術教育在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具有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對初中美術教育給予充分的重視。美術教育應回歸生活。在初中美術教育中,我們應該把“生活教育”與初中美術教育切實結合起來,使美術教學活動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在不斷的實踐中體現生活之美。從初中美術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和將“生活教育”融入初中美術教育兩方面,對“生活教育”與初中美術教育進行了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生活教育;初中美術教育;審美意識;審美能力
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初中美術教學的真正課堂,同時也是美術創作的源泉。“生活教育”和初中美術教育的融合是美術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何在初中美術課中把“生活教育”融入到初中美術教育中,促進美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讓學生在學會生活的基礎上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個問題是非常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
課題。初中教師積極把美術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高,同時使學生的藝術體驗和感受豐富起來,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培養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在實踐中用美術的藝術形式表現和美化生活,從而促進自身生活質量的極大提高。
一、初中美術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能力
“美術可輔翼道德”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美術與道德之間密切的聯系。美術教育既是一種重要的道德教育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審美方式,學生的道德修養通過美術教育中一種高度的審美方式得到不斷地塑造和提高。美術用自身的美去感染人,用自身的情去感動人,讓學生在美的感受中充分接受道德和審美教育,從而促進自身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初中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一方面,豐富了知識;另一方面,也豐富了情感。
一件包含“真、善、美”的美術作品,在使人們得到視覺享受的同時,也熏陶了人們的道德品質。在美術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分析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仿佛切身感受到畫的意境,從而促使自身心智的不斷優化。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作畫,學生把自己和畫融為一體,在得到心靈的震撼的同時,使自己的心靈更加的美化,從而促進自身道德修養的一步步提升。
2.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與其說初中美術教育的學習是對一些作畫方法和技巧的學習,不如說它是對文化的學習。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祖國傳統的優秀的文化不斷感染著學生,給他們帶去源源不斷的美感。從美術學科自身的特點看,它緊密聯系著自然、人文等多門學科。
古今中外的優秀美術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學生在欣賞時能充分感受到美的存在。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積極去欣賞并創造美,并在長期的實踐中在自己的人格、氣質中逐步植入美術的美,從而形成一種穩定的文化素養,進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等各方面的素質。
二、將“生活教育”融入初中美術教育
1.選擇的教材內容要緊密貼近生活
初中學生特定的年齡特征和需求決定了初中美術教育的教材內容選擇要經過特別的深思熟慮。教材內容中只有有趣味性的主體,才能有趣味性的內容,因此,選擇的教材內容要緊密貼近生活,同時體現出關注自然和環境的鮮明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深入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注重觀察、善于體驗、重視收集的學習精神,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彼此間的合作交流中提高對美術的興趣和自身的美術素養。
2.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保證生活實踐性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對待學校教育方面深入強調的一點。我們累積任何知識,都需要社會這個大環境,不依托生活,教育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謂學以致用,就是說要積極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運用課堂教學成果,讓其對我們的生活作有益的指導和改變。
比如,初中學生通過學習《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可以對色彩常識熟知、對色彩運用規律有所了解,在掌握了一般的美術色彩原則和技巧后把自己的房間裝扮的漂漂亮亮,把自己的服飾搭配得合情合理,用色彩點綴和修飾自己的生活,邁出從課堂到生活的關鍵一步。
3.通過美術教育締造生活之美
美術的價值體現在締造生活之美。傳統的美術佳作《清明上河圖》、純藝術美術等,現代的北京奧運場館設計、各類實用美術等,均締造出現實生活中的美,從而服務于人們的現實生活。學生只有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去表現生活中的各種美。否則,學生畫出的美術作品將不能反映生活,從而造成作品缺乏生命力。教師也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有效資源,把自己所教授的知識真切自然地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促進學生用美術締造生活之美。
總之,在初中美術教育中,教師應充分融合教學與社會、教學與生活,使美術教學的內容、方式等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整體素質。把“生活教育”與初中美術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初中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更加熱愛生活,感恩社會。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王曉惠.高中美術欣賞課的多元性探討[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0,(3).
[3]唐連才.對普通中學美術特長班課程設置的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