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彩琴
【摘 要】音樂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與鑒賞能力,本文在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探討如何培養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方法策略
普通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與宗旨,不僅在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與健康的審美情趣,還承擔著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任務,以完善學生人格、塑造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為主要目標。因此,音樂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文學科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和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在促進學生全方位、有個性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的的,需要在長期不斷的欣賞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優秀作品,久而久之就會提高對優秀音樂作品的興趣和音樂鑒賞能力。
一、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興趣,是一個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和肯定態度,并由此產生去認識、掌握和參與的心理傾向。音樂興趣的培養是推動學校音樂活動的動力,也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中,我首先從激發學生音樂興趣這一關鍵問題入手。比如學生對通俗音樂、流行歌曲情有獨鐘。對此我沒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簡單做法,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們利用每堂音樂鑒賞課最后的五至十分鐘,推薦一首她們喜愛的、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通俗歌曲播放給大家聽,并讓學生對歌曲進行簡要的介紹,說出喜歡這首歌曲的原因。我和學生們一起聽,一起分析。隨后,又讓學生把通俗歌曲與課本中的經典名曲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分析使學生們進一步理解經典名曲的經典所在,引導學生具有把握音樂審美的尺度,對音樂作品中的良莠現象、通俗與庸俗品格具有鑒別能力。此外,還注重在音樂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并充分利用各種感知通道,對音樂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認識、探究、理解和體驗,使她們在音樂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聽、看、想、唱、念、寫、畫、評的立體化音樂特色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感悟音樂作品,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大家熟悉的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創作的鋼琴獨奏曲《獻給愛麗斯》,其創作源泉來自于貝多芬自身的一段戀情,音樂家貝多芬將他與自己的學生——美麗少女馬爾法之間純潔、美好的愛情。以及其間所發生的矛盾、沖突和最終和好的愛情歷程,寫在了五線譜上,并通過音樂這種特有的形式表現了出來,但恰恰是這種生活當中最真實、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卻被音樂家變成了不朽的樂章:這就足以證明藝術來源于生活,一切藝術創作的源頭都是都來自于生活。每一部音樂作品的誕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種體現、高度升華和凝結。 對于處于青年時期的學生,決定了他們具有思想敏銳、情感豐富等顯著特點,如果在教授音樂鑒賞課的過程中,能教會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情感體會來欣賞音樂作品,將會使學生更容易領略和掌握音樂鑒賞的方法,并且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積累優秀作品,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1)通過背唱優秀作品的主題旋律來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優秀音樂作品的主題旋律往往易于演唱,像《梁山伯與祝英臺》、《歡樂頌》等作品的主題旋律學生在聆聽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跟唱。學生在對這些主題旋律的反復聆聽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樂的旋律、節奏等要素的豐富表現力,又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通過積累豐富的優秀音樂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2)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的選擇和編排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欣賞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音樂作品。這對于提高學生全面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體貫徹這一教學目標時又要注意靈活性和實效性,只有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的選擇和編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體輔助,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多媒體技術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極大的擴展了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為音樂鑒賞教學帶來了嶄新的局面,也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質量提高。因此,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已逐漸成為目前主流的音樂教學輔助手段。例如在講解《絲竹樂》時,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展示江南風情,通過歌曲、舞蹈,器樂,尤其是播放帶絲竹樂配樂的電視劇片段時,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的討論、研究,以此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效果。待同學們基本總結出地域音樂文化的特點后,要求學生學唱典型歌曲或器樂樂段的主旋律,進一步掌握音樂特點,提高學生音樂鑒賞的能力。
五、結語
總之,音樂鑒賞課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的增減各單元的知識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培養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的良好品德,了解中國音樂,了解世界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