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鷗
摘 要:本文從公共文化服務的視角,對公共圖書館均等化內涵進行了定義,并通過對比國內外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現狀,提出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發展戰略下加快推進服務均等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5)01-0100-04
圖書館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均等化服務體現了“普遍平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圖書館精神。實現圖書館服務均等化,對大力推進我國公共文化建設事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涵
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在我國尚處于初始研究階段,其內涵界定雖然還沒有形成統一觀點,但是普遍達到共識的是指政府應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的公共服務與公共物品,人與人之間能夠享受到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體現公正和公平原則。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同于市場化的文化產業,它屬于非營利性的,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均等化”意味著均衡平等。調節均衡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最后趨于平等,但不可能是絕對的平等,均等化是相對的、暫時的。社會性公共服務具有較強的再分配功能,對平等目標的關注在社會支出的分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以后,公民才會享受到較高水平的文化服務。換言之,均等化是一個達至均等狀態的主觀努力,以及與之相伴隨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動態過程。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94 年發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做了簡明的闡述:“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均等化原則,弄清現階段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未來發展方向,是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進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1]
二、國內外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現狀分析
(一)國外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現狀分析
在國外,公共圖書館均等化服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國家是丹麥,其公共圖書館不僅硬件設施完備齊全,而且數字多媒體軟件資源也相當豐富,為公眾免費提供均等化服務。這是與2000年丹麥議會通過圖書館法案加快圖書館改革的政策密不可分的,改革強調了各類各級圖書館應加強館間互相合作,優化升級網絡服務,加大投入多媒體資源的開發應用。隨著改革的實施和調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 bibliotek.dk圖書館網站服務已成為丹麥使用頻率最高、應用最廣的數字圖書館資源, 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每一個公民都可以按需查詢借閱書籍和其他多媒體資料,都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務和優質的資源,充分地體現了公民平等自由地享有均等化服務的權利。
英國政府一直致力于實施和發展均等化服務,主張消除階級區別,反對社會排斥;優先扶植弱勢群體(低收入和特殊群體等),幫助其回歸主流社會,在保護其合法權益等方面起了橋梁和紐帶作用。英國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場所之一,承擔了為公民提供均等信息服務的社會責任。英國公共圖書館要求館員參與各種類型的培訓和學習,增強自身的可塑性和適應性,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并制定了學科館員制度,建立了績效評估體系,為有需要的各類人群無償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確保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最大程度發揮公共圖書館的潛力。一些英國公共圖書館還招募了很多志愿者,幫助殘疾人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方便殘疾人在圖書館讀書學習。
美國公共圖書館不僅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充滿童趣的閱覽室,還有專門根據老年讀者的需求而設計的閱覽室,書架之間距離加大,方便老人的通行,書籍擺放位置也更趨人性化,方便老年讀者借閱;館員經常發放調查問卷,及時了解老年讀者最感興趣的領域,并在圖書館財務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為他們開展豐富多樣的公共文化活動。對于不方便出行的殘障人士,可以在網絡上瀏覽電子書等數字資源獲得信息服務,同樣能享受到公共圖書館均等化服務,充分體現了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機會均等和效用均等。[2]
(二)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水平還比較低,未能實現不同區域和不同層次人群的服務均等,多數人口和地區還處在常規圖書館服務的覆蓋范圍之外,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路還很長。
首先,就政府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財政投入來看,雖然逐年有所增長,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需要,并且經費的投入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沒有具體的行為規范和監督管理。總體來說,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支出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還相對較低,政府部門對于圖書館事業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對于制定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政策和規劃還有待加強,以順應“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
其次,公共圖書館一直以來實行行政管理體制,具有地方附屬性,屬于分級分散管理制度,一級政府負責一級圖書館,自主性和自主權較低,不同部門之間也缺乏協調合作。相對于偏遠落后、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都較薄弱的中西部地區來說,有限的資源更多地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發展較迅速的東部沿海地區;就算是同一地區,鄉鎮與城市相比,在圖書館建設規模、設施布局、館藏書量、人員配備等方面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公共圖書館發展很不平衡,難以保障城鄉居民平等閱讀的權利,嚴重阻礙了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進程。[3]
再次,大多數公共圖書館是開門接待讀者,很少走出去主動為讀者提供服務,特別是為那些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能走進圖書館的群體提供服務。有的圖書館在館外建立了示范性的服務點,由于數量很少,開放時間不長,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
三、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標準化的關系
只有建立了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以標準為基本參照,才能衡量公共圖書館服務是否達到了均等化。服務標準是手段,服務均等化是最終目標。服務標準中最內在的要求是服務能力,同樣的公共服務投入不一定產生相同水平的公共服務,這就是由于服務能力水平不同所造成的。通過制訂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標準,規范公共圖書館的規劃和布局,可以促進公共服務能力的提高,進而達到均等化的目的。公共服務標準的制訂應以現實為立足點,以管理體制為參考,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與公共服務能力水平相適應,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提供。
公共服務標準和均等化程度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政府財政支持、管理模式、公眾需求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的。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公共服務標準和均等化程度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從低級向高級變動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長期的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和運作質量的動態過程,并在這種變動中不斷達到新的動態平衡。各個發展階段有不同階段的目標和實現手段,更高標準的公共服務伴隨著更高水平的均等化結果,反之亦然。[4]
四、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對策建議
根據上述對公共圖書館均等化內涵的界定,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和國外經驗,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整合優化公共圖書館資源,推動其均等化服務進程。
(一)樹立和強化均等化服務理念
在信息日趨發達的現代社會中,公共圖書館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文化系統,讓館藏資源能為社會公眾終身學習發揮作用,就更應樹立和強化均等化服務理念,尊重讀者的權利,為所有用戶提供平等和滿意的服務,不應該對讀者群進行劃分,設置較高的門檻,限制一部分讀者的閱讀。要打破信息服務的身份界限,積極促進服務的均等化。
(二)制定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政策和法規
從國外推行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經驗中可以看出,法律和制度建設是有效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保障,在經費投入、內部管理和人員安排等方面必須以法律法規為依據,才能保證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也是保障其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目前,我國在此方面的政策法規還不健全,政府應該將圖書館服務納入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增加多少經費投入、新增多少館藏量、增加多少人均藏書量等細化指標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制度架構,只有這樣才能確立相應的服務方針與制度,規范圖書館經費的財政投入,明確均等化服務職責,擴大服務的覆蓋范圍,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公共圖書館設施配置、人員服務的差距,讓更多的民眾(特別是農民、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享受到文化繁榮發展的成果。[5]
(三)簡化和規范服務流程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指出:“免費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新起點。”國家文化部、財政部也明確提出“所有的公共圖書館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免費開放的服務”。 但在具體實踐上,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方面,很多公共圖書館為了便于館藏和讀者管理,仍然人為地設置限制進館的條件,手續繁瑣,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準入門檻,降低了讀者進入圖書館的便捷性,一些讀者因此就沒有享受到圖書館的公共服務。廣州和佛山兩地進行了一次非常有益的嘗試,允許公民使用“羊城通”免費進出公共圖書館,實現“廣佛同城化”,對現有的社會資源重新進行了合理配置,擴大了服務范圍,簡化了服務手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政府考慮到城市中心規劃的經濟效益,還有城市土地成本的不斷上漲,城市中心很難再建新的、規模大的公共圖書館,只能稍遠離市中心建造,這樣就出現了交通不便、出行時間延長,出行費用增加等問題,影響了公民去圖書館的積極性。政府是否能改變策略,在交通便利的居民集聚區建小型圖書館,雖然規模小但是每個館的館藏都各具特色,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有目的地去使用圖書館,這樣既能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又能合理利用好每個圖書館,避免資源的浪費。[6]從而有利于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均等化。
(四)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
放寬進館的限制條件,降低準入門檻并不意味著公共服務質量的下降。圖書館隸屬于社會文化系統,應根據公眾的需求,利用自身資源,加強對外合作,提升服務質量,滿足公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各方協同合作,為社會提供更豐富多樣的服務項目,是未來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公共圖書館應打破系統的界限,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固守陣地的服務方式,將讀者服務網絡向社區延伸,通過舉辦各種文化展覽、青少年讀者活動、老年讀者養生講座等活動,拓展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模式,以吸引公眾對圖書館的關注,進而推廣社會閱讀行為,塑造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品牌。[7]
公共圖書館還可以與企業合作,為企業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加速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同時企業可以參與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通過互補實現雙贏。同時,隨著社會財富的積聚和公益事業的發展,許多社會團體和個人樂于贊助社會公共事業。因此,圖書館更應該向商業性組織學習其靈活多樣的服務手段和以客戶為本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贊助圖書館建設。
五、結語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有利于提升其資源價值,更好地發揮其公共服務的作用,促進公眾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借鑒國內外已有經驗,立足于社會公平理念,從法律、觀念、政策、管理機制、服務內容和模式等諸多方面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使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不同群體之間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確保所有國民都具有享受基本圖書館服務的同等機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平等獲取文獻資源、平等閱讀、平等享受圖書館服務的權利也是公共圖書館的職責之一。
參考文獻:
[1]趙學軍.淺論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4,(1).
[2]陸陽.試論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J].貴圖學刊,2011,(4).
[3]郭沫含.公共文化發展戰略下公共圖書館均等化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 2012,(14).
[4]王聰聰.從標準化走向均等化——對推進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若干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0,(1).
[5]劉曉霞.淺議圖書館均等化服務[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10,(2).
[6]張宏.公共服務均等化視角下的圖書館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7).
[7]梁柏靜.公正的追尋與思考——關于公共服務體系中的圖書館服務均等化[J]. 山東圖書館學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