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佳
【摘 要】現階段各種教學方式層出不窮,但不管哪種教學方式,課堂提問都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歷史教學也是如此。而如何在今天小組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將從提高歷史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措施這一角度談談自身的看法。
【關鍵詞】小組合作;課堂提問;有效性
目前中國各地有許多學校開始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生學習。與此同時,課堂教學又流行“板塊三串式”,其中“教師的有效問題串設計”不僅能體現學生學習活動的思維層次,也能體現學習目標的具體化。
“提問是一個過程,盡管大部分行為方式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參與,不過主導這些變化發生的主體還是教師。”那如何把小組合作學習和有效問題的設計兩者相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老師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確定提問的正確目標
歷史課堂教學提問主要是兩大類:基礎性知識的提問和理解性知識的提問。基礎性知識提問對所有學生的既定目標都是要求掌握這部分知識。例如在講授“新航路開辟”這一知識中有關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線,各自有何貢獻等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就是為了了解學生是否已認真閱讀和理解這些基礎知識。因為在小組合作下,有的學生寄希望于別的伙伴來找答案,而自己不思考,這樣就無法完成教學目標。所以這樣的問題我認為可以以問題形式羅列在學案上,學生課堂上逐一填寫,老師要及時檢查是否所有人都能獨立完成。
對于需要深層次理解的問題,老師也應制定相應目標。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好處就是在于學生在理解深層次問題有困難時,可以及時得到小組內同伴的幫助,組與組之間也可以通力合作。例如有關“辛亥革命”教學中,在完成基礎性知識提問后,可以讓小組討論:“辛亥革命最終是失敗的,但難道它就真的沒有成績可言嗎?”“那么中國以后該怎么辦,誰能站在時代的前沿為中國尋找出路?”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在以前一兩個人也許很難得出結論,現在以小組為單位就方便很多。
“課堂提問作為構成教學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要在教學目標的控制下精心設計。每個問題的設計都應服從目標的達成,服從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把握提問的合理時機
現在的課堂老師提問的頻率很高,提問是學生思考的好辦法,但并不是數量越多越好。除了之前提到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外,提問的時機也要把握好。“實踐證明,恰逢其時的提問,能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智能因素得到發展,引導和促進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
以講授“甲午中日戰爭”為例,如果一上課就提問:“日本為什么要對我國發動這場戰爭?”學生會根據書本知識進行回答,正確率也比較高。但學生進入新課學習需要一個過程,在教學剛開始時,老師的任務是把學生帶入那個歷史時代。可以先介紹一些有關日本當時的社會狀況,讓學生有一個知識儲備,認識到中日之間的差別,讓學生能真正理解這部分知識,而不是照本宣科。
有時教師的提問學生不一定能回答出來,一個小組內只有一人甚至沒有學生會回答,這樣的問題再讓小組進行討論就沒有必要,這時老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反映適時地調整問題的難度。還是以“甲午中日戰爭”為例,在講《馬關條約》內容時,如果老師直接提問: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反映了當時列強對華輸出有何變化?問題是好的,可是能回答的學生不會很多,因為學生對“對華輸出”并不理解。所以教師就應把握好時機,把這個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降低難度,讓學生逐步理解。
三、留給學生相應的時間
這里所說的時間包含兩個部分:一是教師提問后要給予學生相應的思考時間;二是留給學生一定的提問時間。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有時部分學生還沒來得及去思考就要回答,而且在小組合作背景下,有一部分學生有了依賴心理,認為組內同伴可以回答自己就不去認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就沒有什么效果了。基礎性的知識等待時間可短些;需要學生運用思維來理解、分析的問題就應長些。
例如講述“美國獨立戰爭”時,有關戰爭的過程,包括人物、重大戰役等,這些問題在書中都能直接找出答案,所以無需小組合作。但如果提問:你怎樣理解美國獨立戰爭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這一問題基于之前對戰爭過程的認識,但學生需要一定時間思考,而且也需要小組合作,所以這時老師可以給予5—10分鐘的時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小組討論交流,集思廣益。
“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始,有利啟迪學生的創造‘潛質。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在此基礎上思考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可以是學生個人提出的,也可以是小組內沒有理解的問題;可以是淺顯的,也可以是深奧的。但不管怎樣,教師都要留有一定時間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這不僅使課堂教學過程更加完整,也說明學生在積極的思考,有探究的愿望,想要展示自我。
當然老師長期形成的教學習慣和風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老師有挑戰的勇氣,也需要老師有雄厚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作基礎。做一個“善問”的老師,選擇好恰當的問題,掌握好合理的時機,讓學生暢所欲言,幫助學生有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美)沃爾什.優質提問教學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李全兵.論課堂提問中的目標控制.滁州師專學報,2002年02期
[3]羅先保.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江西教育,1994年02期
[4]王博.創設生動的歷史課堂,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初中教學研究,2010年第7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