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秋芳
【摘 要】區域活動要求各區域布局要力求暢通,避免繞道,行走時沖撞推擠。對于班生額大、班級空間小的活動室來說要做到這一點,那就要充分利用墻面等。
【關鍵詞】區域活動 空間 格局 游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99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然而我縣幼兒園班級人數較多,活動面積較窄小,格局較差,一室多用(教室既是餐廳又是活動室)。小空間活動室受幼兒人均面積的局限,實際能夠利用的空間比較少,小空間班級在開展區域活動時存在著很多局限性。對于窄小空間班級,我們教師應提供怎樣的區域活動環境才能讓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相關的經驗呢?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巧用櫥柜 規劃空間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布置。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地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在窄小空間活動室的利用上我們注意空間上的挖掘、規劃活動室的布局、桌椅櫥等的擺放。合理的空間布局,為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能。
(一)合理劃分場地
對于窄小的活動室,合理劃分空間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們充分利用玩具柜及其他設施的功能進行區域劃分,把活動室劃分成若干個較小的塊面,半封閉、半開放。開放式的創設適于幼兒獨自活動、小組活動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有一種溫馨、自由、安全的感覺。如:閣樓樓梯下的小空間,將其鋪上泡沫墊,用玩具柜隔開,并加以布置,既可以成為孩子們溫馨的閱讀吧,又可以成為角色區的娃娃家,合二為一;將樓梯的外檐、扶手作為孩子們手工作品的展示區;又如:在主題活動《地球的呼吸》開展中,教師利用樓梯底面黏上粘鉤,掛上各種植物供幼兒觀察植物的呼吸等等,這樣合理規劃,收效頗佳。另外,我們建議幼兒園購買的玩具柜不超過60厘米,兩邊通透,便于幼兒看清楚擺放的物品,這樣不僅方便使用,而且能夠在明確劃分區域的同時又不會封閉區域,并可作為操作平臺使用。這樣的空間劃分既便于集體教學活動,又方便區域活動的開展。
(二)科學設置區域
對于小空間班級,合理布置區域對幼兒的區域活動能否有效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將活動室布置得過于擁擠,就會影響到幼兒的活動。我們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教育目標及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內容,擬定活動區的種類。對活動的性質定位為:學習和游戲兩者相結合;注意動靜分開,避免區與區之間的干擾;區域活動的設置應涵蓋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各個方面,滿足幼兒各項活動的需要。我們一般設有語言區、數學區、科學區、美工區、音樂區、益智區、生活區、閱讀區等。根據實際情況我縣是以集中教學活動、區域活動、創造性游戲活動(角色游戲 、建構游戲和表演游戲)、戶外體育活動等這些形式來組織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因為每個星期都有單獨安排“三大”游戲活動,所以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就沒有再安排建構區、表演區和角色區了。
在設置區域時,我們把相對安靜的閱讀區、數學區、益智區設置在相鄰的區域里;操作區、語言區、生活區設置在相鄰的區域里;而相對于比較占地方的科學探究區則設在走廊里。這樣一來干擾就少了,孩子們也就能更專注地進行探究、操作了,從而提高了區域活動的實效性。
二、巧用墻面 拓展空間
區域活動要求各區域布局要力求暢通,避免繞道,行走時沖撞推擠。對于班生額大、班級空間小的活動室來說要做到這一點,那就要充分利用墻面(我們這里所說的墻面指的是活動室或走廊里幼兒能夠得著的一米二以下的墻裙)。我們把一些區域活動的內容搬上了墻,把小朋友從擁擠的桌面上分散出來,讓小朋友們直接與墻面進行互動。如:閱讀區,如果我們放置圖書架的話,又要占用許多的空間,我們就用布做了一列圖書小火車,掛在閱讀區的墻上,把圖書放在各個車箱里面供小朋友閱讀使用。又如小班語言區里講述《拔蘿卜》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故事的背景圖貼在墻上,小朋友們拿著手偶邊表演邊講述,這樣比放在桌子上講述來得更有意思,小朋友們很喜歡,個個都積極的參與到講述活動中。這樣巧用空間不僅不占活動空間還拓展了活動空間,為幼兒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另外,我們還根據主題開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墻面拓展空間。如:將輕巧的盒子、紙筒芯等拼成造型不一的菱形、愛心形、花瓣形、階梯形等貼在墻上,作為作品展示區,及時將孩子們的作品在教室里進行展示,引導孩子愛惜勞動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空白的墻面還是可愛的“小畫家們”無拘無束、大顯身手的涂鴉區;也是孩子們種植、養殖的觀察角……
三、巧用走廊 延伸空間
為了創設良好的活動區空間,我們打破活動室的藩籬,將活動區延伸到走廊,打造室內外融通的活動區環境。如:中班開展《我們去探險》的主題活動時,需要創設“搭迷宮、走迷宮”的環境,教室里狹窄的場地很大程度上約束和限制了孩子們游戲的空間和思維,而走廊就成為孩子們搭迷宮、走迷宮的最好場所了。又如大班開展《汀州美食》主題活動時,將走廊布置成“汀州豆腐干加工廠”,汀州豆腐干的釀制流程一一呈現,孩子們投身其中,很好地感受客家本土文化。巧用走廊空間,既能帶給幼兒更多自主交往、自主探究的游戲體驗,又是解決活動室空間不足,優化區域活動空間的有效策略。
四、巧放材料 釋放空間
(一)材料的有序放置
窄小空間的班級活動室,空間資源十分有限,更需要講究材料的有序放置。因此,我們要求教師把材料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方便幼兒取用。小空間班級中的大多數區域在活動結束后要重新歸位,將活動材料放在玩具簍或玩具柜上,要求將每一種玩具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每一層玩具柜上所擺放的活動材料都要相對固定的,并且貼上適合本年齡段幼兒辨別的標識,讓幼兒活動后自己收拾玩具。通過這樣的設計與安排,使區域活動材料擺放得有條不紊,并方便取放與調整。
(二)材料的適宜投放
活動材料作為幼兒開展區域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區域材料的適宜投放,可以有效激發幼兒選擇和操作興趣,反之,單一材料或太多、太大,都會影響幼兒游戲、學習的積極性。太少,幼兒無法游戲;太多,孩子不知如何選擇;太大,不僅占據空間還影響幼兒游戲。
因此,在窄小空間的班級活動室內開展區域活動,區域材料的適宜投放(這里所說的適宜講的就是數量的適宜、大小的適宜),既可以避免材料因為無幼兒或較少幼兒使用而造成的浪費,又可以優化游戲空間。如在操作區里,很多班級投放紡織材料時,剛開始做得很大,一張桌子就只能放下一、兩個,堆得滿滿的,孩子們不好操作,相互影響,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后來我們讓教師在不影響其功能的基礎上把原來一個那么大的紡織品變成四個小的,這樣一來大大釋放了空間,參與的孩子多了,孩子們練習的機會也增加了,孩子們精細動作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班級主題開展情況,適宜地投放材料,讓活動材料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育的功能和價值。如:小班孩子具有從眾心理而專注力差的特點,為他們提供的材料品種可以不多,但是同一種材料數量要多;而中大班幼兒更追求材料操作的創意性,比如取材簡易、玩法多樣的撲克牌,它深受中大班孩子們的喜愛。投放到數學區可以學習數的組成、十以內數的加減、練習分類(按顏色、圖形、數字給撲克牌分家)、練習排序以及接龍、結對子、找朋友等游戲;也可以投放到操作區,孩子們將撲克牌折疊后壘高、當飛鏢…孩子們也可以把它當作“多米諾骨牌”的材料。
隨手可得的撲克牌可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探究不同的玩法。又如礦泉水瓶蓋,這種大小適宜,不占空間的材料放在數學區里孩子們可以用來練習各種數數、數量守恒、有規律排列等;放在美工區里,可以用來粘貼裝飾成車輪、動物人物的眼睛以及各種漂亮圖案,串起來成為掛件裝飾環境或者模特服飾;放在語言區里,可以制作成“百家姓”讓孩子們認識;放在科學區里,作為探究“沉浮”的材料等等。這樣,既關注到了材料使用的共同性,又有效地減輕教師收集、制作和投放區域材料的壓力和負擔,又很好地釋放了游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