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汕尾地區職業院校教師職教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應具有的結構,職教實踐能力的現狀及成因,力求使教師明確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和責任,進而提升自身能力,為本地區社會現代化服務。
【關鍵詞】職業教育 ?職教教師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63-01
一、汕尾地區職業院校教師職教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汕尾地區現代化進程中,職業教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并面向基層一線崗位的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就必須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職教教師。
職教教師是職業教育事業中最活躍的因素。沒有高素質的職教教師隊伍,就沒有高素質的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人才!國內外一些有名職業院校,之所以有名,就在于其職教教師之高能力和高素質,為職業院校學生樹立了榜樣,潛移默化地成了學生模仿和追求的對象,最終促成了各種合格的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的話:“教師個人對青年人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
職教師資是職業院校最重要的資源,是關系到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策略性問題。職教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其職教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職教實踐能力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長期目標。
二、汕尾地區職業院校教師職教實踐能力結構分析
職教教師最基本的能力構成要素有四點:專業理論、專業理論的職業實踐、職業教育理論、職業教育理論的教育實踐。
簡單的來說,職教教師能力,從外顯形式上可表現為“雙證書”,即教師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從內涵上可表述為“雙能力”,教學實踐能力和生產實踐能力。而且教學實踐必須適應日新月異的生產實踐。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高奇說:“我認為職業教育就是針對獲得某種職業資格、職業能力的教育。” 所以,職教教師,首先就應該擁有這兩種資格或具有這兩種能力。
三、汕尾地區職業院校教師職教實踐能力構成要素的實際情況
職教教師的綜合素質突出,其教學質量必定就高。遺憾的是,本地區職業教育應然要求和職業教育實際狀況相距甚遠,集中表現在職教教師職業教育理論的匱乏和專業技能的缺失。
將本地職教教師從類型上可分為三類:專業理論課教師,普通文化課教師和專業實踐課教師。專業理論課教師和普通文化課教師,他們不只是教理論,而是結合實踐教理論,所以都可以稱之為“專任教師”。就本地區的現狀來說,職教教師的主體仍然是專任教師。而專任教師大多數不具備職教教師應具有的能力要素。同時專業實踐課教師又少之又少,因為1.學校里面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訓場所。2.學校與企事業單位沒有形成固定的關系。3.就是真正的“能工巧匠”不愿意來職校做老師。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本地區職教教師類型失調,主導與輔導的失位。1.專任教師比例偏大,專業實踐課教師的數量缺乏。2.一般教師比例偏大,具有職教教師四大能力構成要素的骨干教師數量缺乏。可見,職業院校教師自身動手能力不強,職業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也就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
四、汕尾地區職業院校教師職教實踐能力現狀的成因
外在原因,環境政策因素。我國一直以來比較重視“人文”教育,對“科學”教育重視度不夠。此種情況在汕尾地區更為彰顯。并且,職業院校的教師,往往來自普通本科大學,接受的教育往往都是學術型的通才式教育。其理論水平往往達到了培養目標,而實踐能力不足,即理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還有來自中小學的一部分教師,這類教師具有一定普通教育教學經歷和資歷,但其“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和“職業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幾乎已“定型”,只能按照以往的經驗工作。個別來自企業的老師,他們雖然有企業實踐經驗,但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缺乏。
內在原因,教師個人因素。主要是對職業教育認識不夠,滿足于“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
五、汕尾地區職業院校教師在自身職教實踐能力方面應該怎么做
需求驅動而非供給驅動,是職業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主要目標、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育。所以,職教教師的教要關注學生的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職教教師不能只從知識傳遞的角度出發考慮教學,而應強調方法論和價值觀問題,教會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職教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研究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目的、原則、規律等,把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效率作為職教教師終身追求。職教教師還應該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向著專家型教師發展。
汕尾地區職業院校教師職教實踐能力,應從職業性的需求出發去思考教育性的結果,因為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與職業相關的職業目標、知識、能力及職業道德。為此,要從本地區人文,地理和發展現狀的特點出發,尋求職教實踐能力提高的途徑,以發揮教師的職教實踐能力,為本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吳全全著,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問題研究:基于跨界視域的詮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1
[2]歐陽河等著,職業教育基本問題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0
[3]劉合群主編,職業教育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作者簡介:
馬立(1978-),男,廣東汕尾人,汕尾職業技術學院英語講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