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愛靜
【摘 要】良好的音樂欣賞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對學生的審美觀念的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音樂老師要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關鍵詞】興趣 師生互動 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145-01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學習效果如何,取決于其對音樂作品思想內容、音樂形象的感悟和理解。由于農村學校的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比較差,因此,每次上欣賞課學生的注意力總是不集中。我深知初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對外界的感受非常敏感,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相反,要利用好音樂欣賞課讓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陶冶學生,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愿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 重視直觀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記得一位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教師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句話已經被許多音樂教育者奉為至理名言。還有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這些名家的觀點中我們不難總結出如下結論: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這對于健全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因此,在上音樂課時,我先播放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流行歌曲,然后再讓他們談一談這些歌曲好在哪里,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談的都非常好,這時我會告訴學生:“你們對音樂很有欣賞能力”,學生們很開心,他們不知不覺地喜歡上欣賞課了。
在我們的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對音樂的認識主要靠靈敏的聽覺以及適當的想象。其實,我們還要知道,視覺對音樂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欣賞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妨可以考慮采取一些比較直觀的教學方法,或許能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通覺作用呢!比如在教授一首民族樂曲《趕圩歸來阿哩哩》時,考慮到這個曲子強烈和獨特的民族特色,我結合該曲的作者情況,向大家進行講解來輔助音樂欣賞教學:曲作者黃有異,是廣西歌舞團的,為了編創這首曲子,黃有異曾經親自到彝族村寨生活了數年,在體驗生活中,他根據彝族曲調的特色,創作出了這首節奏優美歡快的、民族色彩濃烈的曲子。我的講述,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一首表達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曲子,其中趕圩這一特定的場景,又體現了美麗的彝族姑娘在趕圩過程中的快樂以及生活的富足。學生通過了解激發了興趣,所以在欣賞音樂時就更加用心了。
我教學生們演唱經典歌曲《保衛黃河》時,為了引導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我找到了關于黃河保衛戰的彩色掛圖,在課上展示給大家,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多媒體教學的興起,使課堂更加生動精彩、形象逼真。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和體驗,對于理解、評價音樂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二 師生互動,視、聽并舉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都要同時進入“傾聽”音樂的狀態,這樣做便于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課堂上來,從而從聽覺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教師等學生“傾聽”完音樂后,再介紹作品的體裁、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應用多媒體、圖片,從視覺到聽覺,讓學生熟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初聽實施之前,應該先提出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來提示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你聽到了什么?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它是什么風格的歌曲,所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帶著問題進行欣賞,學生的欣賞能力會得到提升。在欣賞馬頭琴獨奏曲《萬馬奔騰》的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播放馬頭琴演奏方式,感受馬頭琴的音色,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感受萬馬奔騰的賽馬情景,更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度理解。
三 在師生的情感互動中,讓學生體驗音樂
師生在情感互動中進行合作教學,這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手段。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它更強調集體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個合作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作用,共同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完整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的過程。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如何做才能讓學生獲得真正的審美體驗呢?筆者通過實踐,認為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給學生,并在這個基礎上為他們提供活動的條件。教師與學生融洽的交流與豐富的互動,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過程中的熱情,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學習音樂文化,并在這個過程中嘗試進行創造。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自覺地進行思考,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融進作品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鼓勵學生進行模糊思維、自由想象,引導他們打開想象的空間,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使他們獲得審美享受。
四 在欣賞體驗中成為學生中的一員,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
如在《紅色娘子軍》一課的教學中有一個環節,我經過考慮之后,決定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隊,并列隊行進創編與展示。在這個過程中,我則走到學生中間去,參與其中編排有困難的一個小隊,與大家共同交流,完成創作。在這里,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隊進行創編、展示,旨在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音樂表演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讓每個學生享受表現音樂和創編音樂所帶來的成功感和愉悅感。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師生共營的課堂。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快樂,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從而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