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碧丹
摘 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視已不再是一家獨大的傳播媒體。電視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網絡等多種媒介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作為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無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面對新媒體環境的飛速發展,電視節目主持人應全身心地投入到電視節目的創作中,爭做一個順潮流、合民意的新型、可持續發展的節目主持人。只有適應新的媒體環境,才能使自身得到成長和長遠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網絡;主持人
1.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主持人發展的必要性
(1)網絡主持人的興起。近年來,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普及,網絡視頻也漸漸出現在大眾視野,為大眾的輿論及言語自由提供了新的平臺。它吸納了大量年輕人,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在此聚集和交流。近兩年,視頻網站從視頻上傳和在線點播變成了可以在線視頻直播、直播過程中互動的節目,由此也產生了一種新的職業——網絡主持人。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網絡視頻的發展,使得網絡主持人也隨之興起,網絡主持人的需求增加,其工資也在不斷增加。據網上統計,一個網絡主持人的月平均工資為4500元。一個無需多大的房間,幾個年輕人,一個麥克風以及簡單的音頻軟件,就可以完成簡單網絡視頻的制作,節省了時間與成本,同時也比電視節目的錄制程序更加簡單。因此,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從事網絡主持人工作,而這部分人群,不一定非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
(2)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不足。[1]節目主持人,顧名思義,應主導節目全程,然而,我國大部分節目主持人卻承擔著“報幕”的角色。大部分主持人在臺前面對觀眾主持節目的時候,實際上,他們也都被他們身后的采編“主持”著。因為,大部分主持人一般不參與節目的策劃,甚至連串詞都是他人代筆,更多主持人在上臺前不看臺詞,臺前出現很多的錯誤,更有讀稿的痕跡。在這種情況下,以單一刻板的方式主持節目,沒有人文關懷的節目主持人讓觀眾們感到厭煩。
2.新媒體的發展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新要求
(1)電視節目主持人應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走上舞臺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比如,突然停電、觀眾疑問、采訪嘉賓的不配合,等等。這就要求節目主持人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用親切幽默的話語化解危機,使自己從容應對。
(2)電視節目主持人應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年輕人喜歡接觸新事物,往往一句網絡語言的流行,很快在年輕人中傳遍。不少人開始大量使用網絡上的詞匯和短語,從“馬甲”到“給力”再到“土豪”,一批又一批的網絡語言應運而生,網友們賦予了它們新的內涵。詞匯量的積累一方面來自網絡用語,另一方面,來源于生活閱歷,把生活中的經驗運用到節目當中,引起受眾共鳴。
在直播節目中,互動性成為了增加受眾的主要手段,微博、微信的大量使用,使主持人面臨更大的挑戰。主持人往往會遇到一些突發性的提問,主持人不僅要回答得快,還要回答得巧。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掌握大量的“詞匯”,以便能夠從容應對。
(3)電視節目主持人要巧借新媒體來提高自身影響力。[2]新媒體的出現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為主持人,在電視媒體之外,也應當有自己的博客、微博等信息發布平臺?,F在,很多節目擁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受眾可以在微博中抒發自己的見解,同時也關注主播微博,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互動平臺,相比于過去的寫信,更加便捷,更加強了時效性。
3.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主持人發展的新方向
(1)形象多樣化。形象不僅指主持人的長相,而且還指個人的整體形象。如果說有美女與才女的話,那么主持人應是二者兼具,而后者更重要。主持人在熒屏前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同時形象也包括內在的,比如,聲音形象、人格形象,等等。
(2)風格獨有化。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在于自身獨有特有的風格。不同類型的節目對主持人風格的要求也并不相同。新聞類節目的風格是嚴肅的,給受眾一定的信服力;訪談類節目的風格應是親切自如的,問觀眾所問,想觀眾所想。主持就好比是談戀愛,話要好聽,要真誠。主持風格的形成,既與主持人的自身條件有關,又與他所處的外界環境有關。主持人應樹立自己的風格,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品牌。
(3)類型多樣化。傳統意義上的主持人,會有自身固有的節目類型,新媒體的發展,要求節目主持人適應多種類型的節目,在不同類型節目中,展現自身的特點,吸引受眾。同時這也要求節目主持人多讀書,廣泛涉獵,從而在不同類型節目中從容應對。
新媒體的普及與發展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做一名可持續發展的節目主持人,應順應潮流,更應承擔好黨和政府的喉舌的任務,想民所想,為民服務。在新媒體環境下,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參考文獻:
[1]高貴斌.解析主持傳播[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2]陳京生.電視播音與主持[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