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遺贈扶養協議是一種雙方法律行為,被規定在《繼承法》中。遺贈扶養協議制度有利于保障孤寡老人安度晚年,有利于發揚我國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遺贈扶養協議不同于合同,遺贈扶養協議既涉及到人身關系,也涉及到財產關系,而合同僅僅涉及到雙方當事人的財產關系;從理論上來講,遺贈扶養協議制度涉及到訂立遺贈扶養協議的主體范圍,遺贈財產的范圍,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及解除問題。
關鍵詞:遺贈扶養協議;法律適用;效力規范
遺贈扶養協議是我國《繼承法》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在以往的實施過程中,對于贍養孤寡老人、用來彌補國家社會保障的不足,發揮過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人口模式的逐漸老齡化,贍養老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需要遺贈扶養協議制度來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貫徹國家“老有所養”政策的法律制度。
一、遺贈扶養協議制度的意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美德。在民間,就有孤寡老人和扶養人共同生活。扶養人承擔老人的生養死葬的義務,并繼承老人的財產。在社會主義合作化以后,實行“五保”,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
我國《繼承法》從實際出發,總結了各地的經驗,用法律肯定了遺贈扶養協議制度,這個制度有以下幾個作用:
其一,以法律的形式來確立遺贈扶養協議制度,有利于發揚我國贍養照顧老人的優良傳統;
其二,雙方自愿達成遺贈扶養協議,以合同的形式把遺贈人和扶
養人的權利和義務規定下來,避免發生糾紛,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其三,被扶養人如果和其他公民或者組織來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的話,可以減輕國家和社會的負擔。
二、我國遺贈扶養協議制度的法律規定
第一,我國《繼承法》第31條規定:“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第二,遺贈扶養協議解除的效力:如果因遺贈人的原因導致遺贈扶養協議的解除,遺贈人要返還撫養費。如果是因扶養人的原因則不用返還撫養費。
第三,《繼承法意見》規定:由國家或集體組織供給生活費用的烈屬和享受社會救濟的城市居民,其遺產仍應準許合法繼承人繼承。
三、遺贈扶養協議不同于合同
遺贈扶養協議雖然是一種合同,但它與合同不同,包括:
(一)遺贈扶養協議的雙方主體,是一方需要扶養的孤寡老人,喪失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人,喪失勞動能力但有一定生活來源的人;另一方是被扶養人所在的集體所有制組織或者是法定繼承人之外的公民。
(二)遺贈扶養協議的內容即涉及到人身關系又涉及到財產關系。扶養人對被扶養人負有經濟上的供養,還包括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被扶養人享有受扶養和照顧的權利,負有在死后將自己的財產遺贈給扶養人的義務。
(三)遺贈扶養協議的雙方履行協議的時間不同。因為扶養人所履行的義務是從協議生效時開始的,而接受遺贈的權利,必須是在被扶養人死后才開始的;而被扶養人的權利和義務的生效時間則剛好相反。
四、從理論上對遺贈扶養協議制度進行研究
第一,法定繼承人不可以成為遺贈扶養協議的主體
《繼承法》的第31條規定遺贈扶養協議,第5條也涉及到了遺贈扶養協議,這兩條對此問題均未做出規定。法定繼承人之所以不能成為遺贈撫養協議的主體,原因在于:其一,法定繼承承認對父母有法定的撫養義務;其二,我國《繼承法》第16條規定,遺囑繼承人可以是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而接受遺贈的范圍是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之外的人。
第二,有子女的老人也可以與他人訂立遺贈扶養協議
理由一:我國《繼承法》并沒有規定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的任何前提條件;理由二:雖然老人有子女,但子女對老人不盡扶養義務的;
第三,遺贈扶養協議的解除
只要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是可以解除遺贈扶養協議的,但遺贈扶養協議和合同的解除不同。要求就是多做工作,分清是非,允許解除,但要從嚴。
第四,在遺贈扶養協議中遺贈財產的范圍
雖然《繼承法》中并沒有明確規定,從法律條文來看,既是遺贈,可以是全部遺產也可以是部分遺產,雙方當事人應當在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的時候明確約定,以免日后糾紛。
五、從實際案例中對遺贈扶養協議制度進行再研究
案例一:在原告朱一訴被告朱二、朱三、朱四遺贈扶養協議糾紛一案中,案件的爭議焦點在于:遺贈扶養協議的解除問題。在案件中,扶養人和遺贈人訂立遺贈扶養協議后,遺贈人與扶養人就共同居住問題發生了矛盾,雙方均未能妥善處理糾紛,遺贈扶養協議無法再繼續履行下去。
案例二:在原告朱只、李大梅訴被告朱國軍遺贈扶養協議糾紛一案中,案件的爭議焦點在于:遺贈扶養協議的解除問題。在案件中,扶養人和遺贈人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協議約定原告負責被告的扶養教育和婚配,在二原告去世之后,其遺產房屋財產歸被告所有。被告要對二老盡孝道送終老,在二老還沒去世之前,被告違反協議沒有對二老盡到贍養義務,原告要求與被告解除遺贈扶養協議。
以上兩個案件的裁判規則是:只要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是可以解除遺贈扶養協議的,但遺贈扶養協議的解除和合同的解除不同。要求就是多做工作,分清是非,但要從嚴。
總結:遺贈扶養協議是我國繼承立法的一個創造,具有明顯的中國大陸特色。公民或者組織與老年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受到法律的明文鼓勵,遺贈扶養協議是在總結我國農村五保制度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不同于遺產繼承;也不應當按照字面的理解為扶養和遺贈的結合。
【參考文獻】
[1]張俊浩.民法學原理[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2]任丹麗.遺贈扶養協議性質探析[J].黑龍江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
[3]樊麗君,鄧畫文.論繼承契約[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
作者簡介:裴新連(1989-),女,漢族,河南,現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法律碩士(法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