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麗
摘 要:歷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大量實踐和實驗做基礎,所以實驗室的管理方法及改進就顯得尤為重要。協同創新在國內被普遍認為是大學、企業以及科研院三者分別借助自身的優勢以及科研能力,在政府等有關主體的協作下,共同研究并創新技術的活動,自2012年教育部實施“2011計劃”以來,不同類型的協同創新中心陸續在各地成立,該文就協同創新中心公共平臺的創新運行模式在管理方法和人員隊伍素質提升等方面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協同創新 公共平臺 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a)-0009-02
歷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大量實踐和實驗做基礎,所以實驗室的管理方法及改進就顯得尤為重要。落實協同創新中心公共平臺創新運行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實現各類儀器設備的共享、各類信息資源的共享以及各研究者、研究單位的協同合作,能讓實驗室的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高效化。由此可見,協同創新平臺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在當前信息科技技術迅猛發展的環境下,只有落實協同創新中心公共平臺的創新運行模式探索才能滿足新形勢的發展需求,所以協同創新平臺的建設也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
1 協同創新特征及意義
1.1 特征
協同創新具有三個特征:(1)系統性。協同創新各個主體間原本有特定的科研目標、組織結構及功能,但在總體目標的約束和引導下,各個主體逐漸轉變原有的單向思維,形成多方溝通交流、共同協調進步的良好局面,最終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間協作與促進。(2)連續性。協同創新各個參與主體間相互協作與促進不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是連貫的,在知識發現以及技術交流上也具有承前啟后的特點。(3)融合性。協同創新理念本身就具有融合性,在合作創新的過程中逐漸消除各個主體間的壁壘,使各個參與主體更加融合,最終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內在價值的最大體現[1]。
1.2 意義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鏈式模式以及線性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了,新形勢下的創新模式已經逐漸呈現出網絡化、多元化、開放化、非線性化的特點,并逐漸形成了以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為前提的協同創新模式。在國內,各省各市都在著力研究協同創新這種新型的創新模式,并將其運用到各類管理、研究等領域,共同致力于解決國家重大急需問題的研究和突破,協同創新已在載人航天和兩彈一星等工程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并發揮了重要作用[2]。
2 東海海水養殖產業升級協同創新中心運行模式探索
為順應新形勢的需要,東海海水養殖產業升級協同創新中心應運而生,中心致力于將傳統海水養殖產業升級為現代海水養殖業,實現東海海水養殖的良種化、健康化、機械化和高值化,全面促進東海海洋漁業產業升級。據此發展目標,我們在以下各方面做了創新。
2.1 管理理念的創新
打破以往陳舊的管理理念,積極樹立正確、新型的管理理念。實驗室管理以實現中心公共平臺的科學化管理為基礎,同時配備有完善的制度管理為保障,從實驗室管理人員到實驗室負責人和研究生,都樹立起了較強的協同創新管理意識,只有所有人員都積極更新理念,才能真正實現實驗室的協同創新管理。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在新形勢發展環境下,要生存、要發展、要進步就必須要創新,實驗室的管理并不是某一個個體的責任,只有大家共同協作,相互促進,才能真正做好實驗室的管理工作。
2.2 管理制度的創新
協同創新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平臺管理規章制度,在不同層面上對中心的各方面工作進行了規范,從中心章程、機構設置、各類委員會工作條例、學生管理辦法到各類儀器的運行管理和使用制度等一一做了規范,各類文件共計20多個,在此就采購、使用和收費三種制度進行簡單分析。(1)采購制度,主要針對消耗品的公共采購和管理,具體制定了《消耗品賬目管理制度》,保證消耗品的出入登記有“賬”可循,做到每筆帳的登記都是嚴格依照程序進行的,不會出現混亂、弄虛作假等情況,如果出現問題也要及時依照制度解決。(2)使用制度,具體參照《公共平臺儀器使用網上實時登記制度》執行,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創建以網絡為基礎的在線預約、管理以及控制系統,對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動態化管理;開發儀器設備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大型儀器協作公用網,實現科研儀器設備信息資源的共享,及時準確掌握平臺儀器設備資源的配置情況與運行情況。(3)收費制度,具體按《大型儀器收費管理制度》進行,對不同類型的儀器實施科學的收費管理,可以根據儀器和相應的耗材成本不同而予以區別對待,全部成本應該包括人工費用、試劑費用、儀器運行維護費用、儀器折舊費用、儀器管理費用等。對各類儀器的使用實施按機時收費,并制定刷卡制度,使用人員刷卡后方可使用儀器,這樣一來,程序軟件就可以自動統計每個使用人員對儀器的使用時間,便于準確收費。
中心還有一系列考核、薪酬和獎懲措施,以充分調動和發揮每個成員的積極性。
2.3 人員隊伍的創新
當前,各類儀器的功能和用途越來越廣泛,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協同創新中心公共平臺對技術人員的要求和標準也就更高,所以,必須要落實專職人員隊伍的創新,具體從以下三方面著手:(1)落實公共平臺的專職管理和技術技術人員。要求所有管理和技術人員有一定的管理經驗和技術背景,能以積極規范的服務對中心廣大師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同時將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責權等有關信息予以公示,一來方便管理,二來形成一種大眾監督與管理的氛圍,確保工作人員工作更加認真、嚴于律己,全面提升技術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2)強化中心公共平臺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對技術人員定期進行培訓,以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具體可結合大型儀器設備的功能、結構、用途等制定技術人員的培訓計劃,完善崗位培訓制度。除開展常規培訓外,還可以為技術人員提供各種學習培訓以及參與學術會議的機會,如專業技術講座、大型儀器展銷會等都是技術人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3)提升中心公共平臺技術人員的穩定性與協作性。儀器設備的管理需要所有技術人員共同協作努力,這就要求所有技術人員的崗位職責要明確,有清晰明確的分工和合作,重點崗位實行多人參與,一人負責的形式,這種AB角制度的優勢在于一旦儀器出現問題能及時找到相應的責任人,如果主要負責人不能到崗也不耽誤正常運轉,這樣一來技術人員間就不會出現推卸責任或是工作混亂的情況。同時,還要緊抓“穩定職位”和“個人發展”兩個關鍵點,強化技術人員的責任心與榮譽感,在薪資、福利、職位晉升等方面的分配要科學合理,給技術人員吃下“定心丸”,讓他們都能全心全意投入儀器設備的管理工作中,為儀器設備的穩定、高效運行提供堅實保障[3]。
2.4 運行模式的創新
運行模式的創新主要是充分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和公共平臺,協力合作,打破各協同參與單位之間的體制壁壘,相互之間進行融合和優質資源重組,共同探討重大問題,成果共享,改變了以往單打獨斗的局面。各協同單位在基地、科研平臺、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等各個方面均實現真正的資源共享,中心本著開放和共享的宗旨,及時在共享信息平臺上發布共享資源,供各成員使用,運作模式的創新實現三個目的,一是角色管理,結合實際工作情況,賦予工作人員相應的角色分配,同時不同角色都有與之配套的操作使用權;二是預約和管理的智能化,確保預約與通過的及時性,有效節省預約與管理的后臺操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進而提升儀器的使用效益;三是實現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建立在線預約管理以及控制系統,實現在線查詢、在線預約和實時通信等多種功能,對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進行動態化管理,及時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共享以及儀器使用情況的溝通交流。運作模式的創新能及時實現各方面信息資源的共享以及各類情況的溝通交流,對協同創新中心公共平臺創新運行模式的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協同創新中心公共平臺創新運行模式的探索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與作用。協同創新模式是新型的公共平臺實驗室運行模式,該文認為協同創新實驗室管理要從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人才和運作模式四方面同時進行創新,其中管理理念創新是實驗室管理的重要指導思想,管理制度創新是實驗室管理的重要保障,人才隊伍創新是實驗室管理的發展橋梁,運作模式創新是實驗室管理的重要鏈條。
參考文獻
[1] 曹青林.協同創新與高水平大學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4.
[2] 童菲.集群國家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3] 宋興輝,周小峰.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建設的創新與實踐——以浙江大學醫學部公共平臺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