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鳳
【摘 要】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占的比重少,師生的重視程度低。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評價的功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本文重點探討了初中數學中課堂評價的對象、基本原則、特征和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評價 原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99
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還應關注數學中包含的情感體驗、文化意識和現實意義,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不僅要求我們創新教學策略還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以往課堂評價的唯一標準就是考試。這種單一評價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往往陷入題海戰術中。我們應從學習數學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出發,積極探索多種評價方法進行評價,尤其是課堂評價。以往教師對課堂評價過程很不重視。課堂評價經常用課后作業的方法一帶而過。課堂評價不僅是評價過程,而且是教學參與者自我反思的過程。通過反思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知識獲得新知,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反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教學評價的過程也是師生互動的環節,教學評價使師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師生間可以自由交流探討,最后促進雙方的進步。下面我們來具體探討一下初中數學中的評價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評價概述
教學評價包括課堂教學評價和學期或階段性教學評價。階段性的學期評價主要以考試為主,而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的對象有很多。剛開始教學評價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隨著近幾年素質教育的展開,教學評價也豐富起來了,不僅局限于評價結果,而且擴展到了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度的評價。從評價的角度來看,教師、學生是評價的主動參與者,教材、教學環境都是評價的因素。在不同的評價過程中,各因素的重視程度不同。
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學評價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查、鞏固。從認知學的角度來講,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伴隨著遺忘。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從獲得新知到第一次復習,有一定的時間要求,所以,學生應該在課上就及時復習。其次,教學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重新理解所學知識,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內化、深入理解,最終轉化為學生頭腦里的知識。再次,教學評價還是一個反饋的過程。學生通過教學評價可以給教師提供積極的課堂反饋。反饋的主要方面有:教學目標是否完成,教學過程是否完整,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教師的教學設計等。這些方面的評價可以給教師提供參考數據,使教師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改進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繼續鞏固教學中的閃光點。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成就感。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以鼓勵為主,尤其是針對難度較高的數學學習時,學生本來就有畏懼感,教師的鼓勵可以幫學生消除畏懼感,而學生也會因為自己的進步產生喜悅之情。
二、初中數學教學評價的原則
初中數學教學評價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評價與能力評價相結合
教學評價應該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針對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教學任務都應積極做出評價。這種評價不應局限于知識的學習方面,更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評價,包括創新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評價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習態度。
(二)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的結合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師過多注重對結果的評價,忽視教學過程的評價。實際上,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更重要。只要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取得好的結果是必然的。而且,對過程的評價是滲透式的,每個任務完成后,教師潛移默化地將評價滲透到教學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專注課堂學習的過程。而對結果過多的評價,往往會讓學生產生緊張感。當然,對結果進行評價也有好的一面,它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掌握所學知識,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體系產生化學反應,最后建構起自己的知識網絡。
(三)輕松性與有效性
初中數學評價應該是個輕松的過程,教師應采取各種手段,豐富評價方式,為教學評價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盡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同時,還應兼顧有效性。課堂教學中的每一次評價都應該是有效的。
三、初中數學教學評價的具體策略
(一)設定課堂任務,學生自由評價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定一定的任務。在任務完成后,先由學生進行自由評價然后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在設定任務時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任務要盡可能是真實的。在確定任務時,不但要從生活實際中尋找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還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那些與中學生活相差較遠的任務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其次,任務必須難易適度。在設定任務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生理特點,任務必須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最后,任務必須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評價任務的設置就是為了評價教學目標的完成狀況。所以,評價任務不能脫離教學目標。
(二)多層次、差異性評價
在眾多學科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可能差別最大。教師在設置教學評價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評價模式。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評價時,分不同的小組,針對每一小組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具體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我們經常用到的有:試卷檢測、知識競賽、作品展示、家長或師生間的座談等。
(三)階段評價與整體評價
我們在初中數學教學評價時,要注重階段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階段性評價是針對每堂課的評價。只有階段性評價,學生很難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這就需要就是進行整體性評價。整體性評價,可以形成評價體系。學生和教師都能從中發現自己不斷進步的過程。整體性評價應包含多個方面,如: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征、思維能力等等。
四、結語
初中數學教學評價可以使學生和教師充分發展自己,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效果。教學評價包括完整的評價目標、明確的評價標準和開放的評價結果。評價結果是教學評價的目的,學生可以根據具體的評價結果,發現自己知識和技能的不足,而教師可以憑借評價結果改善自己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學生都應積極參與,共同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教師進行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參與,才能讓教學評價更好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