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敏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藝術領域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區域活動是幼兒園廣泛采用的一種活動形式,美工區角活動更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到教師們的青睞和幼兒的喜歡。如何在美工區角活動中滲透幼兒的低碳意識?廢舊材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材料,是指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衛生的廢品。所以我試想讓廢舊材料與美工區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富有創造性的美術活動,以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讓低碳生活意識從小內化為幼兒的日常行為習慣,成為他們一生的基本素養和理念。
【關鍵詞】美工區;低碳意識;創新意識
一、幼兒園美工區的現狀分析
在長期的在美工區創設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在進行活動出現的問題有:
關注少,興趣不濃;美術作品表現形式單一,缺乏創造性;游戲的持久性不夠,玩一會就離開了;獨自活動,缺乏同伴間的交流和分享。
經過思考,發現問題存在的成因主要有:
1、環境創設缺乏美感,難以吸引孩子;美術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擺放無序,孩子對其不熟悉,成品展示的機會少。
2、投放材料雖然多,但是這些材料對支持孩子美術表現的方法和形式單一,一些材料孩子不知道怎么用。
3、孩子已有的美術技能少,有創作的意識卻無從下手;接觸的美術作品表現形式單一,制作內容缺乏挑戰,孩子多已掌握,對重復的操作厭倦;對美術作品表現的形式欣賞的少,了解的少,缺乏經驗。
4、內容簡單,可獨自完成,不需同伴的幫助和建議;表現形式雷同,作品無法引起同伴的關注與共鳴;制作的內容本身忽略了對同伴合作層面上的要求。
美工區活動不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蘊涵著學習的潛能,它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于被動靜止狀態,通過教師的設計、創設,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得到發展。近年來,美工區活動在幼兒教育中得到廣泛實踐。因此,從區角環境創設與內容設置上可以定為:
1、環境創設:
設置可供選擇并能容納5—6人的活動區域,我把創意美工區中的不同材料進行了分類擺放,分成了三塊,(染料坊區、圖形線條大變身區,還有廢舊材料加工廠區。)區角中的桌椅、環境的布置與裝飾,力求色彩豐富、造型可愛、氣氛溫馨,形式多樣,定期更換,以豐富幼兒的審美表象。
2、內容設置:
結合主題活動、實驗繪畫活動、親子活動及節日教育活動來設置活動內容,并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興趣來隨時交換、調整美工區活動內容。
二、大班美美工區材料投放標準
三、幼兒園美工區開展的策略
創意美工區的設立是為了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舒適的創作空間,讓孩子們在廢紙箱、瓶子、石頭上,隨心所欲地涂畫與制作,盡情舒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從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而操作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是區域活動目標得以實現的必不可或缺的前提。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玩耍中鞏固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習的效果。為了讓美工區活動更好地凸顯其實效,使每個幼兒在自主化的游戲活動中更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我們在創意美工區材料投放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和研究。
1、凝聚家園合力,豐富活動材料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寶貴的教育資源,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家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因此,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家長朋友的積極支持與配合。為此,我們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經常通過板報宣傳、家長園地等多種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從而知道家長協助幼兒共同做好活動材料的收集工作。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只有來源于孩子身邊的,才能引發孩子內在的情感和操作欲望。因此,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就成了很好的豐富區域材料的形式。同時,我們將收集材料的過程也作為幼兒學習的過程。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渠道,從生活中入手,想、問、看、找,并且在家長的幫助下獲得我們需要的材料。如:在材料投放初期,我們會和幼兒一起商量創意美工區需要哪些材料?幼兒的回答出乎我們的想象:毛線、廣告紙、蚌殼、石頭、樹葉、牙膏盒等等,到了第二天,許多幼兒都從家中帶來了活動區所需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運用自己收集的各種材料創作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如:蛋殼貼畫、太陽娃娃等。孩子們收來的材料全來自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家長們也發現許多孩子變了,變得環保了,平時吃完的牛奶罐、餅干盒都不亂丟了,而是洗干凈了帶到班級的美工區里。
2、設立班級“百寶箱”,使材料投放更有序
區域創設初期,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許多的材料,美工區也漸漸變得雜亂無章了。活動過程去,經常會發生孩子們因為要尋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而進行翻箱倒柜的事情。為了使幼兒能夠自由、方便地的選擇到合適的材料,并做到合理利用,使收集到的材料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在與孩子們的共同討論下,我們一致決定設立班級的“百寶箱”,“百寶箱”由三個廢舊的紙盒組成,分別收集瓶瓶罐罐、各種小紙盒、包裝材料,并在上面分別貼上相應的實物小標識,起到提示作用。這樣一來,不僅美化了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游戲活動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3、做到心中有數,使材料投放更具實效
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智慧來源于操作”,而操作是要借助于材料的,所以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實施與開展的核心。作為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各種豐富而有意義的,有趣而又符合幼兒能力發展的材料。在創意美工區活動中,操作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基礎,要積極通過幼兒的操作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動手的興趣,教師的投放材料的過程中就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為幼兒提供符合其思維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多層次的可變性的材料。
(1)材料投放要遵循層次性與多樣性原則。
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正因為有著差異的存在,教師在材料的投放千萬不能一刀切,應該通過觀察、評估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狀況,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如在開展主題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的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收集了各種蛋殼,并引導孩子進行蛋殼貼畫,能力弱的孩子,讓他根據已有的小路圖案來粘貼蛋殼小路,能力強的孩子則可以粘貼較為復雜的圖案,如蝴蝶、花朵等,并在此基礎上利用毛線、廣告紙等材料進行輔助裝飾。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極高,有的孩子選用一種顏色的蛋殼來進行粘貼,有的孩子選用多種不同顏色的蛋殼來進行粘貼,在活動過程中也體驗到了“蛋殼”這種操作材料所帶來的樂趣。
(2)材料投放要遵循目的性原則。
通過教師有目的地投放范例材料以后,大大激發了孩子的創作興趣和靈感,也為游戲材料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材料是孩子隱性的老師,是幼兒認識的中介和橋梁,教育目標通過材料表現出來,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也就是說教育目標可以隱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滲透在教師所創設的環境中,當幼兒一旦進入老師所精心創設的環境中,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即可獲得某方面的發展。
(3)材料投放要遵循挑戰性原則。
幼兒是不斷發展的個體,在材料的投放中,對原有材料進行部分抽取或添加,使材料始終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并盡可能貼近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要利于幼兒獲得新的知識經驗,循序漸進。材料是否有趣、可變與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有很大的影響。其次,對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創新,也是對幼兒的一個新挑戰。如在《有趣的石頭》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孩子們收集來了許多小小的鵝卵石,他們把這些鵝卵石組合在一起,拼出了彎彎曲曲的石子路、房子、花朵、樹等多種多樣的圖案,又用橡皮泥給鵝卵石裝飾上了五官和頭發,做成了憨態可掬的太陽娃娃,把鵝卵石壘高做成了高高的樓房、寶塔等。有一天,我們在幼兒園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很大很大的石頭。“這塊大石頭能做什么呢?”我問。好多孩子一下子都愣住了。我和孩子們一起把這塊大石頭帶回了我們的創意美工區了里。這天是聰明活潑的杰杰和樂樂在創意美工區里活動,只見這兩個孩子一到美工區里就對這塊大石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只見它們摸摸這里,看看那里,然后兩顆小腦袋又緊緊地靠在一起商量著,然后就拿起邊上的顏料和筆畫了起來。不久,這塊石頭就變得“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了。活動結束時,我請這兩個孩子做了介紹,樂樂馬上興高采烈地說:“我們做的是一個大怪獸”,然后又在我的指引下一一指出了怪獸的眼睛、鼻子、嘴巴、手、腳等,其他孩子們也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有的孩子眼睛里還透露出了羨慕的光芒。通過增添了新的材料——從小到鵝卵石到大石頭,這一活動材料是放大,大大豐富和延長了原有的游戲內容和游戲過程,提高了幼兒的創造意識。
四、創意美工區中投放多層次可變性材料的成效
1、創意美工區的開展促發了幼兒能力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創造潛能。
通過多種形式的創意美工區活動,我們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它們變得很喜歡參加美工區的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對色彩的認識提高了,審美能力加強了,藝術品位提高了。我班幼兒在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審美能力及對色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能力均大有提高。幼兒在構圖、線條裝飾、作品欣賞等各方面都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拓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美工區的開展,我們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種植了一顆創造性的幼苗,這顆幼苗將在他們的一生中不斷扎根、開花、結果。活動材料為幼兒創造了不同的游戲環境,提升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不斷激發幼兒發展的新需要,使幼兒在玩耍中更好的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2、通過創意美工區的活動,我正在不斷的成長
自從開展創意美工區的活動以來,我的教育觀念轉變了,由知識傳授者變為共同成長者,在活動中我走進孩子,讀懂孩子,體驗快樂,在不斷挑戰自我的同時又充滿詩意激情,在不斷追求卓越的同時又具有人格魅力,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又富有創新精神。
3、增強幼兒自信心,形成了活潑開朗的性格。
創意美工區中,孩子能根據自己的不同能力操作不同的材料,并獲得成功,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操作欲望也更濃郁了。其次,一些紙盒游戲、一些裝飾活動都需要孩子們合作來完成,他們一有時間就會跑到美工區中剪剪貼貼畫畫,感受各種藝術創造帶個他們的無窮樂趣。孩子們在一起不再是打打吵吵,而是團結合作,友好交往。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性格活潑開朗。
五、創意美工區材料投放的操作后的幾點思考
1、教師指導
教師在美工區中的角色不是旁觀者、指揮者,而是支持者、參與者,教師應該以多種形式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但是具體的指導方法應該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2、材料投放策略
在材料投放上不僅可以通過刪減、添加等方式來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還可以對材料進行整合。當幼兒對一組材料非常熟悉而失去興趣時,如果把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幼兒就有可能創造新的游戲情景,出現新的活動內容。用來組合的材料可以是同一區角的,也可以是不同區角的。
參考文獻:
[1]《幼兒園美工區材料投放標準》
[2]賀慧玲.變廢為寶,實現多種教育價值〔J〕.幼兒教學研究,2011(2):16—18
[3]林佩芬.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研究[M].浙江:寧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