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芳
【摘要】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屬于主題班會中的一種,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一個專題或針對一個問題而組織的班集體全體成員共同參加的教育活動;不同的是,這種主題班會更強調學生在班會過程中的參與、體驗、感悟、分享交流、辨析,從而促使學生對一個主題達到較深入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成長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在農村中學開展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能有效改善農村中學班會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關鍵詞】農村中學 活動體驗 主題班會 成長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74-02
班會是班級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教育和班集體活動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當前農村中學的班會課存在著缺乏主題、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形式單調等問題,使班級管理和班級教育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提高班會課的活動性、參與性、趣味性、愉悅性等,是班會課實現班級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在所任教的農村中學多次開展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對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提升認識能力都有一定的成效,下面就筆者在班會課的實踐中談談開展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的一些有效做法。
一、農村中學主題班會課開展的現狀
從小學到中學,每周都有一次班會課,每次1學時,主要用于學校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等。好的班會課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加油站,是心靈的綠草地,是智慧的解碼器,對中小學生的人生和健康成長有鼓舞、激勵和引導作用。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德育工作的不到位和對班主任工作重要性認識上的偏差,班會課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班會課徒有虛名、可有可無,經常被挪作他用。班會課經常被班主任老師用作補課、自習課等其他用途,沒有做到專課專用。
(2)班會課缺乏主題。班主任事先沒準備,上臺“信天游”,天南海北,東拉西扯,應付了事,沒有起到主題班會和班級教育的作用。
(3)班會課成為班主任的“一言堂”、“獨角戲”。班會課沒有吸引力,缺乏活動性,沒有體現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和發揮師生互動作用。
(4)班會課的形式單調,缺少新意。每周的班會課只是總結班級情況的常規例會,學生參與投入性不高。
二、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的界定
主題班會以“以主題為靈魂,以教育為目的;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為基本原則。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屬于主題班會中的一種,與其他形式的主題班會一樣,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一個專題或針對一個問題而組織的班集體全體成員共同參加的教育活動;不同的是,這種主題班會更強調學生在班會過程中的參與、體驗、感悟、分享交流、辨析,從而促使學生對一個主題達到較深入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成長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在農村中學開展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能有效改善農村中學班會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三、改善農村中學主題班會課現狀的具體措施
(一)設計情景活動,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班會活動,其班會設計參與空間大、能夠吸引眾多學生參與活動環節,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受到感染、觸動、感悟道理,受到教育。這些情景活動的開展能爭取到每個學生全身心地參與班級活動,避免少數人在動在忙,大多數人成為“看客”、置身其外的不良局面,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上初中,由科目少、知識簡單直接過渡到科目多、知識深奧的緊張學習中,有極大部分同學還是按照小學的學習方式方法學習,導致小學時成績很好、一到初中就經常考試不及格的現象時有發生。筆者發現,在第一次中段考試成績出來后,很多同學出現了不知所措、失望、氣餒等情緒,借這次契機,筆者及時開展了“陽光總在風雨后”的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以期達到鼓勵學生和教會學生中學如何學習的目的。班會課上筆者設計了兩個活動體驗:“觀察20秒”和“鼓掌20秒”。通過這兩個活動體驗,學生感悟到上課“集中注意力”(活動案例1)和“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活動案例2)的重要性。具體活動設計如下:
活動案例1:
(1)展示圖片,請認真觀察該圖,時間20秒
(2)20秒鐘后,閃過圖片,問:圖中你能看到多少只鴨腳?多少只鴨眼睛?
結果預設:絕大部分同學無法給出正確答案。
(3)重新展示圖片,20秒鐘后,閃過圖片,再問:圖中你能看到多少只鴨腳?多少只鴨眼睛?結果預設:幾乎所有同學可以給出正確答案。
(4)思考:兩次觀察圖片,為什么第一次幾乎沒有同學給出正確答案,而第二次幾乎所有同學可以給出正確答案?
(5)感悟分享:帶著明確的目標去做事,就會對這個“目標”傾注極大的注意力。因此,在上課之前就做好聽課的準備,帶著問題去聽課,更易于我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課效果會更好。
活動案例2:
(1)請全體同學鼓掌20秒。(學生鼓掌時,老師統計,20秒基本能完成40次鼓掌)
(2)請全體同學鼓掌40次。(學生鼓掌時,老師計時,40次鼓掌基本需要20秒鐘)
(3)請全體同學在20秒內鼓掌60次。
(4)思考:三次鼓掌,哪一次你的速度最快、狀態最投入?為什么?
(5)感悟分享:第三次鼓掌的速度最快、狀態最投入,因為第三次鼓掌不僅有明確的目標(60次),而且有明確的時間限制(20秒),這在無形中增強了我們的緊迫感。這就告訴我們,要學會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學習計劃應該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明確的內容;第二,明確的時間限制,這樣會有助于我們提高學習效率。
班會課上,每個同學都很投入。活動一,全班有20多人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雖然沒有人回答出正確的答案,但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到了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活動二,全班51個同學都把雙手握在胸前,積極參與鼓掌20秒、鼓掌40次、在20秒內鼓掌60次的活動,學生們從中也感受到了每一次鼓掌時的情感,并與大家分享、交流,得到感悟。學生從這兩個活動中得到的感悟遠比班主任苦口婆心地直接強調上課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要合理安排時間”有效果得多。
(二)參與活動體驗,激發學生生命活力
班級活動的主體是學生,體驗式活動尤其需要體驗主體——學生的積極參與。在班主任準備、組織、指導的活動體驗過程中強調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理解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生命力。當然,在活動過程中,班主任要想辦法積極鼓勵學生充分地參與,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的認知交流和辨析。對于人數較多的班級,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組內合作和組間競賽等形式參與活動。雖然有些同學不能親自參加活動,但他們會為本組同學吶喊助威,這樣一來,雖然身體上沒有參與,但是精神上已經是高度投入了。例如:當代的中學生大都以自我為中心,不講付出、不談貢獻,沒有集體榮譽感,對班級事務漠不關心,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搞得整個班集體像一盤散沙,為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筆者又開展了“人心齊,泰山移”的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具體操作如下:
活動案例3:
(1)8張椅子圍圈放好(班委成員完成場地布置)
(2)每個小組選出一隊代表(本班共有三大組,每組18人左右),男生一組,女生一組,男女混合一組。每組8位隊友腳朝順時針方向圍圈坐在凳子上,僅將自己的頭部靠在后面一個隊友的腿上,同時用自己的腿支撐起前一位隊友的頭。
(3)8名工作人員按指揮撤走凳子時開始計時,看看哪組能堅持最久。
(4)思考:勝出的那一組之所以勝出,原因是什么?參與者和觀看者能說說你此刻的心情和體會嗎?
(5)感悟分享:整個團隊的挑戰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的放棄而失敗,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堅持,直到最后。團隊每一個人都要朝著同一的目標努力,才能成功。
活動中,雖然每組8名同學的腿和頭都在發顫,但是他們仍舊緊握雙手、閉著眼睛堅持著,直到堅持到最后才放棄。無論是否贏得挑戰,每組都贏來了同學們熱烈的加油聲和掌聲。因為這樣的一次主題班會,后來班里涌現出了一股“團結就是力量”的正能量,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班先后獲得了學前軍訓第一名、《弟子規》誦讀比賽二等獎、《班徽班歌班訓》大賽一等獎等集體榮譽。
(三)暢談活動感悟,提升學生認識能力
在每一次體驗活動中,班主任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分享個人感悟,讓學生主動展現他們的真實生活以及真實的成長體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以學生展現出來的感悟為教育資源,讓同學們聯系現實展開更深入的思考和討論,這勢必會引發學生更深層的思考,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和獨立判斷能力,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如在學校學生會開展的“我要做主席”競選活動中,很多同學認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勝出,不是因為我們不優秀,而是因為我們不足夠優秀”,由此確立了班級追求“卓越”的奮斗目標。但是,也有同學提出“我們再怎么努力也沒可能成為最優秀的一個,那我們的努力還有什么意義?”這也許是很多教育者不希望看到的答案,但這恰恰是學生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也是他們成長中發自內心的困惑。針對這種看法,我組織同學們開展更深入的討論,在激烈的辯駁中,逐漸形成了同一的認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許,這個世界上注定會有人比我們更強,我們永遠不可能成為最優秀的一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放棄奔跑,放棄成長,因為只有奔跑才能促進我們更好地成長,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就算怎么努力都無法超越別人,那也一定要超越昨天的自己。
以上體驗活動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體驗式活動“通過活動營造合作、互動、有趣的德育課堂,既強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經歷、參與、又強調參與者共同生成活動的結果,用活動中的德育資源教育學生”,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可見,體驗式活動以其形式的新穎、活動的有趣、過程的活潑、感悟的內發、價值選擇的自愿等一系列優勢引起學生的興趣,不但豐富了班會課的課堂,也打破了原有班會課的無趣、沉悶、無效,提高了農村班會課的質量,實現了班級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在體驗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賈高見.小活動 大德育——體驗式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班主任之友,2014(6).
[2]梁剛慧.用活動體驗點亮學生智慧[J].人民教育,2010(3).
[3]羅艷萍.農村中學主題班會課開展的現狀與對策[J].新論視窗,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