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語法教學向來都是研究的熱點問題,提高交際能力成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語法也賦予了新的涵義,語言即交流工具。在英語語法的教學中,大家意識到傳統英語語法教學機械學習語法的不足。所以改革傳統語法教學。本文分析了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言交際中,激發學生的語法意識,從而達到培養準確流利的運用英語、擁有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英語語法 交際教學法 初中英語教學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95-02
交際法是一種以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為目的語言教學體系,改變以往以交際而學語言的學習觀念,并堅持“學以致用”,交際教學法不拘束于一種理論,一種方法,是當代外語教學法的趨勢。
一、交際教學的基本理論
初中語法教學,是根據初中生心理生理特點有計劃的引導初中生學習英語組詞造句,促使學生有學習語法的興趣,初中生一般都在11-15歲左右,一般稱為少年期或青春期,初中生在思維,記憶,注意力等方面有很大變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初中生心理生理特點,研究英語語法教學。語法是組詞造句的規則,是語言字詞與句的規律性總結。它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基礎。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交際活動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有大量語法交際活動,交際語言的特征主要有信息差,選擇,反饋。交際能力是內在能力,讓學生具有強烈的動機和參與意識,這種內在潛力才能得以發展。
二、初中英語語法交際教學應用分析
(一)課堂交際教學的實現
1.首先要在師生雙方教學中建立“信息差”,信息差是指人們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人們在交際時,問答雙方對某一方面有想要了解的必要時,才會發問,課堂上的一對一對話很難進行交際教學的。信息差活動可以師生間進行,也可以同學間進行,例如以下兩種活動。
活動一:學生間相互交流,講述自己認為感興趣的事情,運用學生自然形成信息差組織活動。
活動二:學生分頭閱讀教師準備好寫著不同信息的短文然后進行交流。
傳統教學往往采用直線型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交際活動,交際法教學運用網絡形交互式,該交互綜合了信息差活動之中兩種對象間的關系,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構建起一種和諧的交流網,有利于促使學生的交際欲望。
2.立足課堂,英語是一種信息交流的工具,學會巧設語境,中國學生之所以學起來困難,是因為缺乏語言學習環境,語境創設需要課前熱身和營造氛圍并聯系實際,學練結合,靈活運用。
3.創設語境,并傳授語法知識。在初中課堂語法教學中,主要是詞匯講解和語法項目。充分設置語境,運用交際教學法活學活用,使新學內容記憶深刻。運用英語教英語,這種方法能夠創造真實的英語交際環境,教師所說的可以作為學生的語法標榜。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原汁原味的英語,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以及語言的精準度。
2.跨文化交際,在中學外語教學中,當中國學生接觸到一些外語之后,會用英語向外國人問問題,很多句子語法無誤,但外國人聽著心覺不快。在外語教學中社會語言文化的差異不可忽視,要注重語言用途,結合社會文化因素,注重語言使用場合。這樣,才能在準確的環境下有效應用課堂交際教學。目前,初中外語教學課堂中,為了讓學生同時發展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教師可以結合課文,適當的傳授學生一些異國文化,交際正常進行。
(二)開展課外活動,促進交際教學法。
1.創辦英語互動小組,每組為3人,進行課外英語活動分數測評,統計綜合成績。每個小組之間互動,進行分數比拼。這樣有助于小組內學生之間自覺提高英語交際水平。
2.開展英語角,每周開展2次,各抒己見,探討同一話題,鍛煉英語交際能力。
3.建立英語廣播站,廣播稿由學生記者自己編寫,每天有15-20分鐘的校園新聞,英語點歌臺英語沙龍,交際用語例談等。
4.節日語境鍛煉,利用Teachers Day, Mid?鄄Autumn Day,Christmas, Day國外一些重要節目,開展活動組織學生活動,購買賀卡,月餅,圣誕樹,禮物等。由此可見,以培養能力為主的交際教學法,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在大力提倡交際教學法同時,充分的認識到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其長短,交際交學法也不例外。
三、總結
交際交學法打破傳統語法教學的系統性,對于初中生初步接觸語法不利于語法學習,交際法以實際出發,貼近生活,但很難控制課堂讓所有學生集中注意力參加。其次,對于此方法實施還有一定的困難與問題,要求教師在語言方面有較高的水平,在現代外語語法教學中,結合認知法,語法翻譯法,試聽法等輔助教學,以交際教學法為主,對我國外語教訓將會是跨越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薔,程曉棠.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2.
[3]郝興躍.20世紀90年代以來外國語法教學的新趨勢[J].外語界,2014(4).
[4]桂詩春,寧春巖.語法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