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霞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動畫模擬、數字技術重現物理實景、應用軟件和互聯網的使用等方式,化不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出色完成傳統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同時開拓了師生的研究視野,促進了師生的創新意識,真正實現了“格物致知、悟物窮理、信息引領、改革創新”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應用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聲、光、熱、電、力的現象,揭示其規律,并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的一門學科,這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提供了最合適的用武之地。眾所周知,近年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得到了普及和應用,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有效手段,它能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融入到學科課程的有機整體中,成為物理課程的組成部分,從而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融合,達到整體優化,以高效實現課程目標。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筆者就曾多次在課堂上剪輯播放湖南衛視的《啊啊啊啊科學實驗室》片段,極大地引導和激發學生的課堂熱情。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物理現象是八年級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對物理學持久興趣的主要教學內容,很多奇特的物理現象,如“冰凍狀態小金魚的復活”、“液氮實驗”、“浮在水面上的字”、“姆潘巴現象”……如果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來,普通中學的物理學實驗室根本無法完成,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就會落不實處。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 模擬一些重要的,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能夠再現科學的真實性,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有機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難得一見的物理現象演示出來,如“海市蜃樓”、共振現象,能夠開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認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好奇。通過這種物理現象演示,更好地是實現了學生對知識的升華,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更直接地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探究意識。
2.動畫模擬,強化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傳統實驗中,因客觀性原因,物理實驗室中一方面由于諸多實驗室規章制度對學生操作諸多限制,怕發生意外和造成實驗儀器的損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由于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結果不一定能夠物理理論相符,甚至可能出現試驗數據相反的情形,結果適得其反,嚴重局限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縮小了學生實驗中發現問題的層面,使學生更多地習慣于按部就班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虛擬實驗室操作,則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如傳統電學實驗課時,通常會告訴學生,電流表的接線柱不能接錯、電壓表不能超過量程、電池組不能短路等,并且很多實驗限制學生自己操作,這些規定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無益于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網絡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開放性操作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了虛擬世界的真實體驗。
組織學生在網絡技術環境中進行多媒體實驗操作,通過網上人機對話,學生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在網上暢游,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共同獲取新知識。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自主觀察模擬實驗,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學習成果和學習方法。
3.突破難點,拓展思維,擴大師生知識層面
信息高速時代,網絡提供了豐富的多元化知識庫、資源庫、信息庫,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逐漸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素質。網絡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動、針對性強等特點它們很多能夠提供在線同步教學、課堂教案、優秀課件等多種資源,且借助于網絡論壇、校訊通、QQ群,可以實現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知識信息的交流共享。通過這種交流共享,可以實現知識信息的最優化,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物理實驗與網絡整合的探究模式,在學生實驗探囊取物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自己創建博客,將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網站上,通過教師對知識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學內容變得更易于接受、興趣性強、有利于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提升了物理課堂學習的品味。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此外,通過理論與社會實踐的結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檢查學習效果,又能讓學生關注社會上的一些實際問題,并提出建議,也把“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總之,網絡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整合,不僅深化了物理學科教學、豐富了學科信息容量,而且很好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
二、挖掘信息技術潛在優勢,優化物理課堂教學
1.了解學科發展形勢,把握物理教學動態
物理教師要善于通過互聯網在官方權威網站上查看有關物理發展動態,做到在時事政策上緊跟形勢,在物理學科教學時作出及時調整。如利用“嫦娥玉兔號”上天,及時傳授講解繞地飛行、繞月飛行、萬有引力等物理知識以及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等物理屬性。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大量的習題練習是必要的,但訂購的習題集往往又存在著題型偏舊、信息過時的缺點,這對于學生習題更新、掌握中考的習題形勢是不利的。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廣袤的信息資源,通過搜索引擎等網絡搜集如一些重點中學網站試題庫上下載最新的試卷、搜集物理相關試題,用來給學生作為測試題和課外自主探究,這些題目題型新穎、信息準確,對于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很有裨益。
2.增進學習交流溝通,提高教學效率水平
網絡的交互性給物理教師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一方面利用電子郵件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教師的經典教案;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與網上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參與一系列教育門戶網站的教育論壇,我們可以與重點學校的名師專家探討物理教育應培養怎樣的人才,在物理學科教育教學論壇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站我們可以與各地的同行探討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物理教學改革的看法,通過網上學習、校訊通、QQ群、微信等交流方式,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3.展示神奇物理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因為客觀條件閾限,初中物理課中的很多內容很難通過語言講解而表達清楚,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情景、科學技術運用于實際的場景學生很難見到,更不可能都身臨其境,運用信息技術就可以為學生展示這些物理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欲望。如宇宙的演化、閃電、光及物質間的相互作用、飛機的空中加油、原子彈爆炸、船閘原理、“玉兔號”的發射等等。都可以通過視頻、聲音等多媒體資料顯示,讓學生就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開拓專業視野。
綜上所述,運用多媒體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做到數形結合、音形兼備,有助于學生對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的掌握,把有意識的學習和無意識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學得輕松愉快,具有它獨特的優勢。只有合理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師“教”的主體地位方能得到加強,學生“學”的主體地位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