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書
【摘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互助、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心與學生溝通,用愛去和學生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熱愛,真正的心對心的走近學生的心靈,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構建
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超常提高、超常進步。作為教育組織者的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或者講是高效課堂實現的關鍵因素。所以,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高效課堂: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消極被動行為,而是雙方相互交流信息與情感溝通的過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這么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老師激發起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會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留在家里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與學生要“積極互動”,這樣不但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順利完成課堂教學;還可以開發學生智力,變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在新課導入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三、運用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采取“灌輸—接受”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知識的輸入者,學生的參與意識較弱,學習效率較低。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自己準備了一根木棒,用鋁線自制了一個圓,然后教師指導學生探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便很快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在學習活動中體現好奇與求知欲,并使情感、態度、興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密切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的尋找其實際背景,并探究其應用價值。”當學習材料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是有興趣的;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才會富有生命力。巧妙設置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識的內在動力,創設自主參與的條件,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投入到現實的探究性教學活動中去,同時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抽象、枯燥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教學活動充滿活力與情趣,讓學生在快樂小學習數學。
五、多關心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分檔提問,及時對差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差生有機會表現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先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在教學中對差生堅持“低起點,小步子”,使學生跳出惡性循環的怪圈,以小步子前進,將挫折的頻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長期保持一種充滿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誘導他們發揮潛力。因此,要多關心差生,多與差生談心,不歧視冷淡差生,增加對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厭學化為愿學、愛學、樂學。
六、重視課堂小結
總結也是一門大學問。無論做任何事,做完就不了了之,那么永遠找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長處什么,無法更上一層樓。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老師不但要總結出每個小組出現的狀況,每個小組之間的進展狀況和學習合作的效果,還要根據出線的問題及時制定解決的方法,為以后的學習合作積累經驗。同時,學生也要做好總結,總結出自己在合作學習中取得的成績和感悟,讓他們在總結中進步。學習也是一個不斷反省的過程,養成了好的總結習慣,對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有不可小覷的影響。
總之,高效課堂無論是學習還是借鑒,都在于領會先行學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雖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體要求已經遠躍傳統,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