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丹
【摘 要】面對標準化試題和機械枯燥的答案,面對教材與考試的脫節,面對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考查知識點的范圍的束縛,面對學校評價的功利性。近年來,語文閱讀教學受到諸多困擾,在閱讀教學中,怎樣讀才真正到位?古人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那么,我們也應當靜下心來思索當下語文閱讀教學弊端,面對困境。立足現實勇于改革,走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春天。
【關鍵詞】語文閱讀;困惑;剖析
一、過于重視識字的量
常有的老師抱怨,山區環境不好,學生也難教。綜觀傳統的教材中,歸類識字較多,教師方法又少。為了使學生記住生字,教師要求學生機械地重復抄寫,抄寫,再抄寫,輕閱讀不可避免。這樣的教法與新課程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新的學習方式相悖。更難于適應現代社會,和學生個體自由發展。新時期教師要從多種渠道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引領學生主動喜歡學習漢字、主動識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愉快,增強識字興趣,掌握靈活識字方法,而不是簡單機械似的,學生畢竟不是機器。嘗試開放的課堂教學,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毫不吝嗇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的價值。這樣充分讓學生表達了自己對字的理解和感悟,使理解和表達相輔相成,為閱讀學習提供廣闊的舞臺,舞動飛翔的翅膀,閱讀練習終會成自然。教育名家說過,很多時候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不是辦法,只是我們太缺方法。
二、輕視興趣的培育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使學習者對學習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個人如果對某事缺乏興趣,那他就無法做好某事。由于識字量過大,學生超負荷地忙于抄寫,結果抄是抄了,卻記不住。缺少閱讀的訓練,學生在疲憊中對讀毫無興趣,讀得少了造成表達能力差。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悟語言豐富形象的內涵,意義的內涵,情感的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其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在課堂上教師少占用一點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動教學諸因索的積極方面向好的方向發展,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讓教師的“一言堂”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群言堂”。學生的表達能力好了,就會感到閱讀原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忽視學生真正的學
王尚文在《語文教育教學導論》一書中說:“教師是通過他的主導作用,使學生進入主體地位釋放知識的、思想的、情感的、意志的力量同化課文的言語。”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的“培養”活動,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是知識的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沒有教師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再者教師是講臺的獨霸者,在講臺上發號施令手舞足蹈,學生只是觀眾,久而久之,學生成了知識的復制品,最多只是會踩著別人的腳印走路。當今是個瞬息萬變、知識競爭的時代。這種同模子培養出來的人,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將來難于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
四、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
美國華盛頓圖書墻上有這樣一條標語: “我聽見了,就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頗富哲理的標語說明動手實踐對知識內化的重要性。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我們可以把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也來過過當“演員”的癮,老師則由演員變為導演.組織和指導學生上講臺進行各種各樣的表演。如表演課文內容,演講、辯論、朗誦、發言、做手工、表演文藝節目等。通過學生用自己的動作、語言和想象,大膽地創造性地把自己感知的知識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這樣既對知識有了深刻而具體的認識,又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口語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用自己高興的方法方式去讀,不要千篇一律,做統一的要求。達到閱讀實踐——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閱讀實踐——豐富知識.發展能力。這樣在實踐中學生才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五、缺乏“創新”的讀法
創新的種子往往孕育著一個人的孩提時代,在孩子的心里播散創新的種子,是時代賦予我們現代教師的責任。我們要善于發現教材中的“點火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勇于發現,使學生在平常的閱讀中,產生標新立異的沖動,萌發創新的意識,自我培養創新的能力。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法,讀出自己的感情,讀出自己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多為學生著想,多問幾個為什么。相信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學會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被迫、機械地讀變成愿意讀、樂于讀;達到“讀中有樂”、“樂中讀”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 王尚文.語文教育學導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 史成明.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