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濤
【摘 要】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都屬基礎教育范疇,都擔負著“育人”的使命,同時,學校教育要依據“課程標準”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校外教育注重個性發展,以滿足興趣為培養目標,促進少年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校外教育;學校教育;區別;個性發展
校外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音、體、美等藝術教育為主要內容。當前,人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用專業藝術教育的眼光和要求來看待校外教育,因而往往使藝術教育的發展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即重視提高,忽視普及;重視比賽,忽視教學;重視藝術尖子人才,忽視面向全體學生;重視藝術比賽的結果和成績,忽視活動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忽視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等,這些都偏離了校外藝術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專業藝術教育是一種選拔藝術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對的是極少數具有較高造詣和較高條件的學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進行培養,而非國民素質教育。而藝術教育則是通過藝術手段達到教育的目的,即通過藝術課教學和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其身心各方面和諧全面發展,校外教育的目的是大面積培養藝術特長人才,普及藝術知識,提高藝術技能,實現全面發展。
一、校外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1)把一年中的雙休日、寒暑假和各種節日加起來,一年中的節假日總計180天以上,已占孩子一年中全部生活日的一半。在這些大量空閑的時間里,一方面,家長需要社會機構能夠為他們提供保養、托管、教育等多種服務,同時,孩子們學習成長的多種多樣的需求也要在校外進行,而這正是校外活動場所可以為孩子們提供的。
(2)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和需求則各不相同,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這是學校所不能滿足的,校外教育機構的靈活的課程、興趣濃厚的教學以及豐富的活動安排為少年兒童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服務。
(3)現代教育應該更加接近自然、貼近生活、接觸社會,因此,教育必須更加全方位,除了學校教育外,也要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4)校外教育是相對來講是處于體制外的教育,受到的限制和壓力比較小,校外教育更具有實現“新課改”中目標和實踐的基礎和條件。
二、校外教育的作用
(1)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校外教育。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標明確,富有計劃性,在社會教育系統中處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上。校外教育通過向青少年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導,對無序的社會影響進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學的選擇、過濾、強化、控制等,并滲透到知識技能、文化娛樂、生活情趣等各個領域,通過向青少年進行課堂以外的知識和技能的啟迪與訓練,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化解到課余時間,貫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組成的群體活動中,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提供了一個社會化的實踐場所。
(2)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校外教育。校外教育與校內教育在教育任務、教育內容、教育師資上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一方面,我們很明確地看到,學校教育所固有的局限性制約著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是班級授課制,學生齊步走;二是有固定的課程教學和教學計劃;三是以考試作為評價手段,重視答案的唯一性;四是具有較強的選拔淘汰功能。
另一方面,我們也清楚地看到,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的諸多優勢:一是注重興趣的培養,這是它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校外教育超越了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強調少年兒童的經驗的發展價值,在經驗獲得的過程中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同時在經驗生成中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能力、價值觀等;二是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實現教育公平。校外教育注重實踐活動,轉變課堂上單一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學習,以主題的形式、問題的線索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整合,開展諸如探究、調查、考察、服務等活動,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三是以活動為載體,寓教育于系列活動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益。校外教育開展的領域涉及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主題選擇是開放的,校外活動的主題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同時,校外活動中組織者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少年兒童的參與也是自愿選擇、自主參與。四是沒有固定的課程教學和一成不變的教學計劃,等等。正是由于其諸多特點,因而,校外教育機構,尤其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精力新建的各市縣青少年活動中心、鄉村少年宮等成為了青少年兒童成長的學園、趣園、樂園。
(3)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校外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源泉,現在孩子一年中有接近180多天的時間在學校,這給實施家庭教育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在學校以外的環境中培養孩子是家長特別關心的問題。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是促進學校教育整體化,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三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作用。家庭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指向孩子,還輻射到學校、社會,它不僅僅體現著父母的一種責任,更是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家長的教育方式逐步科學化、常態化,這對校外教育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
三、校外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首先,校外活動在時間上超越了課堂的限制,活動的時間安排可以更加靈活,不受教學計劃、課時、應試等的影響。活動的時間安排、內容設置更具有靈活性,特別是活動的組織者可以與少年兒童有較長、整段的時間來利用,少年兒童在這個時間里,可以更成為活動的參與者,設定目標、制定計劃、執行計劃、修訂調整計劃,直到預期的目標達成。在這個過程中,少年兒童不僅是學習者、接受者,同時更是參與者、執行者;少年兒童不僅學到知識、技能,更能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校外活動在空間上教育的環境跨越了學校、教室,延伸到了自然環境,少年兒童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更加廣闊,使少年兒童更加加強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實際的體驗、實踐,對概念會有更好的理解,也會引起少年兒童繼續去閱讀書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使獲得的知識更為持久。
第三,校外活動在師生、生生關系發展上有所改進。校外活動的組織者,既有職業的教師,還有一些專業人員、志愿者,校外活動的環境、氣氛更加自由,活動組織者會以自然活躍的形態出現;少年兒童在開放的活動環境里也會更加隨意自由。
生活時時有教育,生活具有教育的意義;生活處處有教育,生活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校外教育活動讓少年兒童更加貼近生活和社會實際,校外教育擁有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讓我們用智慧和汗水去挖掘校外教育的潛力,為學生更好地發展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