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梅
【摘 ? ?要】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教育,和諧教育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沒有和諧,就不會有良好的班級管理;沒有和諧,也就沒有師生的真誠交流。
【關鍵詞】和諧 ?師生關系 ?信任 ?溝通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62
法國作家巴茲曾說:“未來的學校是培育靈魂、鍛煉精神、優化感情”的學校。當今,優化感情,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那么怎樣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有愛心
愛是和諧師生關系的根本。有人曾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喚。愛心來源于對學生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并且,對學生的“愛”要是真誠的。沒有這顆真誠的愛心,那教書育人是無法進行和完成的。中學階段正是其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較為模糊的時期。因此教師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以一顆愛心去教育、感化學生。有了愛心才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允許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為中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
有些時候,我們老師出于恨鐵不成鋼,往往對“難管”的學生總是嚴厲訓斥,甚至拳腳相加,說什么“嚴就是愛”、嚴師出高徒,我們并不否認,但過分的嚴就是體罰了,那就不能稱其為愛了,要讓學生既怕又愛,那才是真正的愛。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嚴”一定要把握尺度,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給他們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甚至要寬容他們善意的惡作劇。因為這是愛的內涵,愛的要求。當然教師的愛絕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一味遷就,而是愛中有嚴、嚴而有度,嚴父型也好,慈母型也罷、良師也好、益友也罷,教師必須有一顆沉甸甸的愛生之心。
因為愛,才會有師生感情的共鳴,才會有教與學的同步進行,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也才會有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如果我們的教師對學生給予真誠的愛,用真情去感化,那你就會贏得學生對你的尊重和愛戴。美國有位心理學家說:“世上最大的傷害是對一個人的心靈的傷害”。所以當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之時,就會引起極大的反感乃至反抗。一顆顆幼稚的心靈,多么需要老師的呵護,多么渴望老師的關愛。當這愛偏離時,就會傷害學生的心靈,扭曲彼此的情感,一旦情感被扭曲,就會產生逆反心里,以致情緒對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就是一句空話。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有同情心
同情心是真善美的表現,是維系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同情是愛的基礎,愛是同情的升華,同情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一種表現。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因此,我們只有以情感人、以禮服人,才能使學生帶著真情去學習。
我曾經接到過一個人人厭惡的“爛班”。當我走進這個班時,破桌、凳腳、掃帚、紙屑到處都是,像個菜市場,下課時“孫悟空”大鬧天宮,教室變成了馬戲團;門背后堆著一捆破碎的教鞭,說是學生送給老師管紀律用的。面對這一切,又望著全班學生,頓時心潮起伏,憐憫之情油然而生。面對此情此景,首先我把對學生的感情盡量體現在老師的每一個細節上:學生摔倒了去扶他一把,他有難處去幫他一把,學生生病了就多關心他們。讓學生體味到老師的可親,學校生活的溫暖。
因為你若能真正地同情、體諒、愛護學生,學生就會與你開誠相見。一年后,這個“亂班”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學習成績也大幅度提高。可見,愛與同情相交融能夠使師生共鳴,獲得不錯的效果。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信任學生
信任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如果不信任學生,學生也不會信任你,并且不會與你真誠去交往。有人說“老師的一巴掌可能打掉一個科學家,一句表揚的話,可能培養出一名科學家,”這話不無道理。課堂教學要本著多信任、少批評學生的原則,有利于密切和諧師生的關系。信任原本就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是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是成功的希望。
我曾接過的那個所謂的“亂班”,盡管這個班被視為一無是處,但我還是充滿了信任。當我第一次走進這個班時,我沒有上課,第一件事就是帶領全班同學打掃衛生,清理垃圾。每一次我走進教室時,我不擺架子、不指責、不訓斥,以微笑跟同學們相見,用真誠與同學們交流。他們從我的舉動里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這是一種情感體驗的反映,而情感的力量不可低估,那些從來不關心集體,不愛護公物的學生從家里拿來了錘子和釘子把班里的破桌破凳修好了,用抹布把窗桌椅擦得一干二凈,有幾個被稱為“老搗蛋”的學生拿來了石灰和刷子把教室四周的墻壁和天花板粉刷一新,把一個亂糟糟的場面變成了亮麗潔凈的教室,體現了全體學生的智慧和熱情,更體現了信任的力量和希望。
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溝通
溝通是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過去的教學非常注重教學進度,教學計劃、目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沒有更多的時間與同學面對面,心貼心的溝通與交流。其實,教師應該打破這些條條框框,注重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與同學們對話交流。比如在一節課上,教師可以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分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去感知,去領會。
例如在一節班會課上,我讓同學們結合課本知識和自己的感受談談對老師的看法。大家談了很多,用了生動而又形象的比喻來贊美老師。伴隨著同學們的贊美聲,我陷入了沉思,我做到了嗎?沒有,為什么沒人指出來?學生有顧忌。為了打消同學們的顧忌,我主動在同學面前檢討自己的不足,懇請同學們幫我指出錯誤。這時同學們都相互對視,過了一會,有個同學小聲說:“老師,您的黑板字寫得太小了,我們看不清”,接著很多同學爭著說:“老師,您講話的聲音也有點小,有時聽不見”;“老師……”,對同學的批評,我虛心接受并表揚了他們,且誠心改正。在之后的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把字寫大一點;由于我的嗓音問題,聲音實在大不了,我就去買了擴音器,每節課帶著上課。我的行為讓同學們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這樣一來,有的同學在課余時間會跟我說說自己的心里話,甚至是一些小秘密。
總之,愛心、同情心、信任、溝通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潤滑劑。當然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不斷去鉆研、探索、實踐。只要我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而奮斗,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就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