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教學體制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了創新與改革,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的方向邁進。體育教育作為傳統教育中的邊緣學科此時受到人們的關注。體育教學的改革就是需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轉變教學的理念,改變教學的形式,通過不斷的創新來完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人才的目標。本文著重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之下體育教學存在的不利情況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教學思路;新課改;創新;高中體育
在高中教學中體育是一項很重要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素質是體育教學的核心目的,可以充分的把學生培養成為心理素質良好、人格完善以及身體素質強健的全面素質型人才。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作為體育老師要把培養高素質學生的教學目標通過適宜的方式得到完成。
一、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要想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現高中體育教學理念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要客觀地分析體育教學目前的基本情況,只有把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明確了之后,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學理念和具體措施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近年來的研究,本文認為體育教學中有下面幾個問題嚴重影響著進一步的發展。
(一)體育教學與文化學習的關系沒有協調好
高中生正處在不斷汲取知識和開發智力的青少年時期,這個時候身體發育也在繼續進行。因此在學習知識和鍛煉身體這兩個方面要做好平衡協調。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很多的學生因為升學壓力大的因素只顧著學習知識,完全不去進行身體的鍛煉,甚至把占用體育課的時間去進行知識學習,把本就不多的體育教學時間也占用掉了,這對體育課程的順利開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二)訓練項目布局不合理
在體育教學中課程項目的設置是十分關鍵的,也保障著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體育項目的布局是否合理對體育教學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體育課程中的訓練項目經過不斷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部分主導項目水準甚至超越了經濟發展,不過綜合而言我國體育教學的效益仍然顯得略為低下。全國各地大部分區域的學校在體育項目的布局上脫離了實際教學情況,盡管開發了一些項目卻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導致學生不愿意參與到體育項目中去。
(三)心理問題重視不足
體育教學的訓練重點就是培育高中生心理和身體素質的雙重發展,但是縱觀目前體育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根本沒有落實和貫徹體育的精神,心理教育和體育訓練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結合,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大都只關注項目的訓練效果,基本上不會去強調心理的健康教育,導致學生身體得到了鍛煉,心理素質卻每況日下。
二、高中體育教學創新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體育教學思路創新
1.新的教學指導思想
高中教學在新時期中依然秉持教育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指導思想,除了不偏離教育部的政策方針之外還需要重視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任何學科都需要結合自身的特征,設法提升學生的素質。單從體育教學的層面上而言,教學的意義就在于依照新課程的標準,把核心定位在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上,把目的定位在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上。無論任何學校體育課程都應該被當做一項基礎課程,以便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態和強健的身體去更好的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時能夠報以朝氣蓬勃、精力充沛的精神風貌以及心理承受力。我們還可以通過分析體育課程中的一些運動戰術和方法,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和逆向思維,并使團隊精神和拼搏意識得到增強,對于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對德育功能的重視
體育教學相對于其他的學科來說更可以在德育教育上有較大的影響力。體育課程具備競爭性、趣味性以及開放性等特征,可以很好地通過情感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課堂上會比較放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也相應地提高,此時的體育課堂中引入德育教育,其效果相應的也會比較高。
3.對開發智力的重視
體育教學通過一系列的創新緊密地結合了身體和思維的雙重鍛煉,所以教師要善于在體育課堂上進行學生的智力開發。教師在傳統體育課堂上教導學生學習技能的時候,僅僅會教導學生學會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應該做的,根本不去教導學生各個問題的前因后果,體育教學通過不斷的創新要求教師除了教導學生明白該怎么做的同時也要了解相應的理論依據,更好地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例如在跳遠、跑步以及跳高的課堂講學中,在講授基本的動作要領之外,還可以講解一些人體組織結構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明白鍛煉動作和人體結構之間的關聯性,了解運動規律,這樣學生對體育動作要領的理解也就更加合理與科學。
(二)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
1.教學方案的創新
方案創新是高中體育教學創新工作實施的基礎。教學方案的創新需要建立在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之上,把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激發出來,最終將體育鍛煉養成習慣。第一教師要以身作則在教學氛圍的營造上注意其活躍性,老師在課堂上要精力充沛,精神風貌良好,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感染下了解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能夠通過體育鍛煉使心態更為積極、斗志更加昂揚,充分利用有限的體育課程去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與知識。第二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更為注重,從情感交流上與學生拉近距離,及時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開導,使學生在身體逐步強健的同時心理更為健康。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大眾教育的理念得以樹立,在進行體育技能講解時要顧及到所有的學生,這樣一些體育程度比較差的學生會因為受到了老師重視而使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教學效果全面提高的目的也得以實現。
2.教學方法的創新
多媒體教學具備形象性、直觀性的特征,對此老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去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方便學生對體育知識能有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反復的觀察去進行動作要領的學習,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對體育技能進行掌握。同樣也可以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老師根據實際的情況和需要設立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小組間的溝通和競爭,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積極性得到提高,通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完成體育教學的預期目標。
三、結語
高中體育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需要進行合理的配置并充分的利用,此時教學模式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站在教學主體的位置上積極地去參與體育訓練,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去鍛煉身體,達到身體和心理素質的雙重訓練,以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全面性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書紅,張軍.試析新課改下高中體育的教學方法優化[J].當代體育科技,2012年29期
[2]李著.探究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體育,做好教學模式的優化組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3年11期
[3]黃聲奇.淺談新課標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優化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30期
作者簡介:
貝陽陽(1987.12~),女;籍貫:遼寧葫蘆島;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二級;研究方向:高中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