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剛
【摘 ?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形式和內容結合起來,尤其是針對難理解、難運用的知識,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本文著重探究了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的標準、要素、原則及其具體的實施過程。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方式 ?標準 ?原則 ?實施過程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90
數學教學在高中教學過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過度注重教學內容,忽視教學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積極性不斷減弱。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高中數學的課堂效率。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高中階段的教學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中數學,數學一直被認為是一門難度較大的課程。高中階段是素質教育的最后階段。
眾所周知,高中數學的難度較高、知識面廣、內容深,高考數學題的難度較大。所以,高中數學的教學是高中階段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由于,數學內容公式固定、內容死板、評價標準單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大多采取精講多練的教學方式,不注重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研究,形成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這種教學理念對于那些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講,影響很大的。數學課堂漸漸失去了吸引力,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數學知識和邏輯思維對于學生個人的長遠發(fā)展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高中數學的教學。教師應從學生出發(fā),在新課標的理念下,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精心組織數學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的標準和要素
高效教學,指的是利用多樣化的形式,通過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合適的教學策略,縝密的教學設計,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在最短時間內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提供最大化的學習機會。同時,應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發(fā)展自己。
教學方式,就是老師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所采取多樣化的手段、策略。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有講授式、實踐式、實驗式、探究式等。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中不能以一種教學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內容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高效教學和教學方式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高中數學高效教學的教學方式。
那么高效教學方式的判定標準是什么呢?我們探究高效教學方式的標準,應該綜合教師、學生、教材本身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從教師來講,高效教學方式應該有利于教學內容的順利實施,教學目標的實現,并且能通過教學過程拉近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第二,從學生來講,高效的教學方式應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綜合素質。學生能通過快樂有趣的課堂學習,受到教育和啟發(fā)。高效教學方式雖然著眼于豐富的教學形式,但是教學方式的目的不是為了使課堂變得絢麗,利用這種模式完善學生的知識缺陷和能力不足。形式始終是為了內容服務。第三、從教材本身來講,高效教學方式應遵循科學性,注重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時,教師過于注重教學形式忽視了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比如,在講關于圓錐、圓柱體等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生成技術,向學生展示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以及柱體與同底面、同高的椎體的關系,這樣的教學方式新穎獨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占用了較多的課堂時間,忽視了教材中的主次關系,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機圖形技術上來,不利于課堂內容的深入。
二、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的原則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具體的原則如下所示。
1.教師主導,學生參與最大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所有教學方式都是為了學生服務。雖然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的每一個階段都是老師事先設計好的,但是教師在課堂中不應該成為主角。高效的教學方式應該是教師主導下的學生參與機會最大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課前準備上。具體來說就是,分析教學對象、教材內容,理清重點、確定教學目標。針對教學目標,發(fā)揮教師的學科知識、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老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反思,在實踐中檢驗教學方式的效果,反復修改不斷進步。學生參與最大化,指的是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機會。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式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例如,在學生小組探究和合作過程中,教師要給每位同學展示自己的機會。不要輕易否定一個想法或不同的見解。
2.數學基礎與創(chuàng)新意識。
改變社會的并不是具體的知識而是個體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是影響個人成功、成才的關鍵。但是創(chuàng)新不意味著否定原有知識。對以前的知識掌握得越好,創(chuàng)新思維越容易被激發(fā)。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將數學基礎知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結合起來。譬如,教師應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分析。在講解的過程中也不應局限于某一種做法,應把每種做法的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和內容都講解清楚,同時讓學生自己反思探究過程、總結規(guī)律。這種做法不僅鞏固了學生的數學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助于學生以后的創(chuàng)新。
三、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的實施過程
不論有多好的理論基礎,具體的實施過程是關鍵。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方面。
1.課前
課前教師要做到認真?zhèn)湔n,以教參為基礎,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組織課堂教學過程。還應借鑒其他老師的經驗和教訓,做到取長補短。學生課前充分預習,發(fā)現重點難點,提出自己的問題。針對不懂的問題自己先通過學生間的討論、查閱相關資料或親身實踐的方式,尋求問題的答案。
2.課中
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成為課堂的推動者、知識的獲得者。針對學生不懂的問題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教師還是要給予必要的引導。在課堂最后,教師要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升華學生的已有知識。
3.課后
課后還應重視課堂評價反饋的環(huán)節(jié)。熱鬧的課堂形式固然重要,使學生掌握知識才是關鍵。所以,課后反饋的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課后反饋可以是課后作業(yè)的形式,也可以是口述、小組課下討論的形式。學生也應該對教師進行反饋。這樣教師和學生都能在反饋中發(fā)現不足,不斷進步。
總之,高中數學中高效的教學方式,表現在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上。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相信只要長期堅持這樣的教學方式就能創(chuàng)設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