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峰
摘 要: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整改活動不斷擴展,對社會發展進程中滋生的終身體育力理念產生全新界定標準。本文就是結合終身體育特殊理念基礎,全面挖掘現階段我國不同高校體育教學方案中存在的隱患現象,同時結合最新規范思想制訂科學應對方案,希望借此為完善我國終身體育理論體系貢獻更多技術力量,進而全面促進高校體育事業可持續化發展進程。
關鍵詞:終身體育;引導模式;改革方案;設施格局;解析
所謂的終身體育就是借助不同鍛煉項目與指導手段,使得大部分高校學生在明確身體健康結果重要性的前提下,培養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大學體育作為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高等級的體現,直接影響個體與社會繁榮發展成就。所以,有必要將終身體育教育思想全面融入高校體育教學架構之中,這將成為高校體育創新教學模式發展的主體方向,應該引起校內師生廣泛關注。
一、目前我國各類高校貫徹終身體育教育指標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問題論述
1.體育教學內容單一
結合傳統高校體育教學背景觀察,因為教學內容具體傾向于競技性體育項目,導致長久以來體育課程中心始終限制在競技達標類型層面之上。訓練期間包括動作難度較大、動作完成質量要求嚴格問題廣泛滋生,對部分身體素質較差且體育能力不高的學生來講,若想借助大綱規定測試要求逐層完善是不現實的,在此條件下產生的課程感知興趣低下結果便更加常見,體育課程成為學生的一種沉重心理負擔。
2.體育教學模式過于呆板
我國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主要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一直以來未能擺脫前蘇聯影響束縛,其實就是沿用規范動作、技術傳授等流程鞏固學生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的教學模式。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全面運動健身項目的順利開展,有關終身體育思想也開始全面滲透,上述強調的教學弊端問題也同步凸顯。過分重視競技技術而忽視思想指導,只會使得體育知識傳授的效率更低,特別是面對思想較為活躍且求知欲望較強的現代大學生群體,此類教學引導模式明顯已經難以適應體質增強與能力培養的教學任務規劃要求。
3.體育教材內容過于繁瑣
目前體育教材布置工作顯得毫無章法,無論何種運動項目基本都有所介紹;并且在系統教材內容編寫方面,經常借助運動技術角度思考,實際上就是過分重視運動技術外在表現特征,造成大部分運動項目丟失自身應有的指導價值,已經難以適應大學生群體實際運動需求。
二、現階段高校科學貫徹重視體育教育指標的細化措施解析
1.重視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權利
過往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各類弊端,實際上就是課程內容安排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對課堂感知興趣不夠濃厚。在實施改革方案期間,規劃主體必須及時關注這類問題,一方面全力克制單純憑借體育競技項目為主的引導流程,適當加入部分技術性較低且適應大眾參與的內容,保證全校學生都能夠順利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最終促進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收獲更多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目前信息技術應用現象普遍,必要情況下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課程自主選擇,教師須依照學生身體健康水準以及學習能力予以靈活指導,相對地提升學生課程跟進的積極性,進而穩固階段教學引導實效。
2.合理安排體育教學時間
我國國民對終身體育認知程度不斷加深,有關傳統高校體育課時安排結果明顯不再適用,高校在每周提供兩個課時組織學生理解各類教材內容,同時熟練掌握不同體育技能,此類狀況無非加劇學生心理壓力反應并產生倦怠效應,對于體育學習效果的提升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所以,高校在系統布置體育教學改革方案期間,有必要適當延長體育課時,盡量迎合學生綜合發展需求,同時為我國建立終身體育教育制度奠定深刻適應基礎。
3.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結果
因為學生既定學習能力與身體素質存在明顯差異,造成對高校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情況各有不同現象。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中,有必要落實“以人為本”服務理念,使得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能夠依照自身實際狀況進行個性化學習,借此提升教學引導實效,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效率。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作為國民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單元,是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基礎支撐媒介,是我國過渡成為體育強國的戰略重點。作為高校領導,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在建設體育強國戰略活動中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尹方波.論高校公體課的教學現狀及改革趨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3(11):68—70.
[2]張君安.試談高校體育教學之改革[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1(07):106—109.
(作者單位:湖北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