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 ? ?要】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育不僅需要教師給學生傳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不斷通過其他的教育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F今,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越來越受學校的重視,這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將具體闡述上好音樂課的教學方式,進而提高我國音樂教學水平。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音樂 ?音樂課堂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45
音樂是一種通過聽覺器官感知的藝術學科,能夠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情緒及情感,但是藝術形式比較抽象。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自我感悟和體會,不要一味的選擇灌輸知識。與此同時,教師要結合音樂知識的重要性及欣賞水平,來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適應新課改的大背景,進而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水平。那么,如果教師想要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就需要初中音樂教師結合音樂本有的特性,從現實情況出發,增加音樂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本文將從幾個大的方面具體闡述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不同教學方式,進而吸引學生音樂學習的注意力。
一、通過音樂本質特性來研究初中音樂課堂
首先,結合音樂的本質特性,掌握音樂的知識和技能。第一,學習音樂知識。要想有效地促進初中生音樂及審美能力形成和發展,不僅要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要素,而且還要掌握音樂常見結構和音樂體裁形式。音樂教學是從音響出發,以聽為主,培養學生的欣賞藝術,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培養審美能力。如:音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題材,采取不同的速度和力度來進行歌曲主題,進一步加強歌曲知識,為學生在不同場合運用音樂知識來提供條件。第二,音樂技能方面的教學。初中音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自信,讓學生自由的唱歌,學習演唱和演奏,能夠在音樂自由表現活動中很好地運用樂譜。如:通過一些有趣的音樂素材,采用通俗的創作手法寫成一首歌,運用贊頌和自豪等情緒演唱出來;可以錄音模仿唱,讓學生能夠喜歡音樂;音樂教師也可以通過器樂教學,來塑造一種完美的藝術,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服務,讓學生慢慢地掌握音樂技能;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采用一些熟悉的歌曲,讓學生能從中找到靈感,并結合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中學生的識譜能力。
其次,結合音樂的創作和歷史背景來進行音樂教學。一般來說,音樂的創作和歷史背景教學需要通過自己自由地表達情感,學習音樂的一些常識和技能,了解中國和國外的音樂發展簡史,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利用可能的教學時機向學生滲透音樂創作知識和技能。如:采用節奏接龍,節奏問答;掌握音樂變奏的方法來設計音樂;結合音樂歌曲創編前奏和間奏,創作短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新課改之后,新課標明確要求音樂教師聆聽各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知道音樂的種類、唱腔、風格及流派,可進行一些有關音樂史和作曲家的相關活動,突出音樂教學重點,讓學生記住音樂作曲家,掌握音樂史。
最后,結合相關的文化知識來進行音樂教學。初中音樂教學需要認識到感知藝術的重要性,了解音樂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結合其他學科文化知識感知音樂美。如:音樂教師需要欣賞一些歌曲,抓住一些重點,引導學生配合演奏,表演具有動作的音樂情緒,感受音樂旋律的變化,并采用不同的色彩變化,讓學生明白音樂藝術的情感道理。新課標明確指出,能夠運用詩詞、散文等意境來學習音樂知識,這可以讓初中生喜歡上“配樂朗誦”的表演形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音樂作品,促進社會和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
二、以情感教育的方式進行初中音樂教學
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彰顯出了每個人心中的喜怒哀樂,既讓人悲傷,也讓人開心和熱情奔放,能夠喚起無數人心中的情感,陶冶人們的情操。音樂教學不僅能夠體現我國藝術教育的特色,而且還能夠提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是學生提高綜合素養的前提條件。然而,在現實成績考核中,音樂教學沒有被列入考試科目,這讓教師和學生對音樂的重視度下降。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名合格和優秀的音樂教師,需要嚴格要求自己,掌握較強的專業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具備廣泛的文化修養,備好課,豐富音樂課堂的情感,讓動聽的歌聲融入學生的心里,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其次,利用音樂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教育。結合《初中音樂教學大綱》中對教學目的規定,我們知道教師是需要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教育的。如:學國歌時需要闡述歌的歷史背景,讓學生了解到國歌的來源,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唱出心聲。然后,教師通過激情的聲音來教學生演唱,震撼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深深感受到國歌的情感,進而對祖國產生一種熱愛情懷。
最后,可以將音樂教學和美育教育結合起來。第一,通過歌曲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如:《太陽出來喜洋洋》是一首抒情歌曲,這需要音樂教師把握這首歌的熱情,讓學生能從中感悟和領會,陶冶美的情操。第二,通過音樂欣賞,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音樂欣賞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需要教師利用學校現有的音樂設備上欣賞。如:音樂教師在欣賞《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融入到優美的旋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第三,通過不同的音樂演出活動和課外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和創造音樂的美。
三、結合自主合作學習進行初中音樂教學
首先,音樂教師要學會角色的轉換,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無論是哪門學科的教育都要回歸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動者,音樂教師需要最大限度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學會提問、喜歡提問、獨立思考并聯想等。這就需要教師轉換教學角色,讓音樂課堂有趣味,培養音樂性人才。
其次,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結合建構主義學習觀,學習需要教師傳遞音樂知識,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這個過程需要學生自我發現和創造,不斷地豐富閱歷;與此同時,音樂教師要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并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真正的明白合作學習的快樂,從中學到有用的音樂知識。
最后,通過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音樂。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發展,多媒體教學得到推廣。如何把音樂知識和多媒體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對音樂形象有個深入的了解。如:《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奏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聆聽曲式結構、調式等,邊欣賞邊思考,讓學生融入一個和諧的音樂世界,讓學生感受到強烈震撼,漸漸地對音樂產生一種熱愛感,進而自主學習音樂知識。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而且還需要音樂教師找到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