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舉
【摘 要】隨著幼師專業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文化課程究竟如何改革才能適應幼教事業發展的需要,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作為學習工具和基礎的語文學科在文化課的改革中應率先探索。
【關鍵詞】中職;幼師專業;語文教學;技能課堂;教學改革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指出:“職業教育要培養同二十一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中職語文應秉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宗旨,彰顯職業特色,強化就業功能!與時俱進!挖掘專業因子,實現與專業技能的對接,樹立起以學生為本位、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新理念!扎實有效地培養市場經濟形勢下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語文素質,使語文課成為“中職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基礎”,為學生“上崗有優勢、轉崗有可能、晉升有潛力、學習有基礎”服務。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因此,筆者在中職語文實際教學中!努力探尋語文與學生專業課程、職業發展的契合點,實踐著幼師專業中職語文的有效教學!凸顯中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應用性、崗位性和發展性。就當前幼師教育改革看,語文教材還不能完全適應改革的需要,幼兒園教育工作還沒列入幼師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為此,我們從《幼兒語言教學法》中汲取相關的內容,結合幼兒園的教育實際,重新組織語文課教材框架,擴展教學內容,精選課文和實例,增強工具性和實用性。同時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調整和充實,著力提高幼師學生的語文水平,強化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實際工作能力,培養跨世紀的幼兒教師。
一、必須使幼師學生具備扎實的語文功底,使學生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
語文課程本身具有兩個本質屬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幼師專業的語文課程首先也要保住這兩個特性。只有具備扎實的語文功底,才有順利進行生活和社會工作的可能,只有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才能以一顆純摯的心去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及生命意義、去正確定位人的價值觀和幸福觀。自入校后的第一節課起,我們就讓學生懂得:教師必須具有教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例如,學生剛進校,就強調他們用教師的規范語言,為此,我們首先集中安排了普通話教學,要求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語音。入校后的第六、七周,又兩次組織學生去幼兒園調查,觀察小、中、大班幼兒發音的特點,幼兒教師使用的語言以及如何使用語言,使學生對教育對象和幼兒教育工作的基本狀況有所了解。通過調查產生了兩種積極的效應,一是學生感到幼兒很可愛,幼兒對教師的言行視為榜樣,進而體會到教師責任的重大。二是學生開始從幼兒教師(而不是幼師學生)的角度正視自己的不足,教師職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促使她們有義務去幫助幼兒糾正語音,在這種動力的促使下,幼師學生回到學校后,學習語音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課堂上活躍、主動,而且對大容量的教學內容有全部理解、接受和掌握的愿望。
二、圍繞教師意識設置三年的教學目標
學生進入幼師的第一學年,我們主要培養他們對語文、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學習的感性認識,使學生逐步體驗到什么是幼兒教育,語言文學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們還帶領學生參觀和熟悉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工作的性質,體會幼兒教師的職業標準和要求,掌握幼兒的特點。這一年的教學跟以前根本不同,我們先讓學生到幼兒園去了解、去模仿、去嘗試、去甄別、去體驗,不給框框,鼓勵發展個性,讓學生“干,然后知不足”。這樣,我們就可根據學生對實際工作的領悟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發展的情況進行教學。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應強調學生的體驗,強調模仿,倡導對教學內容進行有實際意義的探討與檢驗,培養學生的應急應變能力。我們要求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此階段,我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理論性的講授稍稍滯后一步,藉以誘發學生的悟性。第二年,我們開始抓學生的理性認識,要求學生充分理解“為什么語言文學是幼兒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工具”。此時,學生從悟性模仿進入了科學理解與嘗試的階段。在全面的理論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教與學,充分分析和研究文學的教育性和教學性因素,充分發掘作品的教育、認識、審美與娛樂功能。在這一年里,學生完成了兩個轉變:一是悟性深化了,從感性進入了理性認識;二是樹立起了教師意識,由學生身分逐步轉變為教師身分。在這一年里,學生有以下變化:她們在幼師各科的學習中更具有主動性和個性;在見習、實習活動中顯得更加熟悉幼兒園的工作;她們的稿子陸續見于報刊;她們已能夠在自己編、導、演的童話劇里繪制布景、制作道具、作曲并演奏等。這三年,我們著重抓學生的實踐鍛煉。學生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幼兒教師如何當得更好?”在這一年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對教學個性化的研究,鼓勵探討教學改革,提倡繼續學習并準備接受終身教育。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有三個特點:一是圍繞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進行教法上的研討;二是進行大量的幼兒文學創作,三是進行優秀幼教文章的學習和外國幼兒文學的編譯。從內容上看,這一階段的教學明顯地帶有實踐性。
三、結束語
總之,幼師專業的語文課程,首先是語文性,其次是專業性,兩者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專業性融于語文性中,幼師專業的語文課程應立足于學生本身固有的心理特點和語文基礎,著眼于一般性學生的發展,同時應兼顧專業的要求,融專業性于一般性的語文教學之中。這樣才能滿足幼師語文教學的改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