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美術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本文圍繞“用特色石材開發新的小學美術教學內容”這一主題,從選擇石材、篩選用具、課程內容、展示平臺等方面展開論述,觀點鮮明,課例生動,說服力強,從而翻開美術研討課題很有心儀的扉頁。
【關鍵詞】小學美術 開發資源 石材 用具 內容 平臺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196-02
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材編寫者、學校管理者、教師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為此,對“運用特色石材開發新的小學美術教學內容研究”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選擇特色石材,激發學生興趣
石頭本身的形體結構、色彩變化、材質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石頭畫有悠久的歷史。選用石頭為繪畫材料,作品各具特色,展示效果好,易于收藏和長久保存。讓學生欣賞、繪制石頭畫,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驗繪畫過程的樂趣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大部分學生興趣昂然。
二、篩選作畫用具,提高作業質量
在石頭畫教學中,我們主要選擇以下幾種繪畫工具在石頭上作畫。
(一)用油畫棒在粗糙表面的石頭上繪制,制作特殊效果的作品,后噴上透明漆或涂上指甲油保護。剛開始為了降低繪畫難度,讓學生嘗試用油畫棒在表面粗糙的石頭上作畫。引導學生用熟悉的油畫棒在表面粗糙的石頭上畫樹。降低難度,激發興趣。學生畫出的樹粗礦大氣、稚拙可愛。部分學生顏色不夠深或不均勻,引導他們用同樣的顏色或更深的顏色用力再涂上一遍來進行修改。同學作業的明、暗、灰效果,通過上色力度使樹產生深淺變化,體現出樹的立體效果,還能透出石頭本身的顏色。
(二)用丙烯顏料在各種石頭上作畫。丙烯顏料的色彩艷麗、覆蓋效果和附著效果都好。適合在石頭上作畫,但調色、上色的技法對小學生來說有難度,一段時間后,我會安排學生接觸丙烯顏料加深難度。
(三)用油性記號筆或油漆筆結合丙烯顏料在各種石頭上畫。
用油性記號筆或油漆筆對石頭的表面就沒有特殊的要求。如果要繪制精美效果的作品,就要考慮用其他材料繪制。于是我們又找到了這第三種材料。油性記號筆或油漆筆的色彩艷麗、附著效果好,所以這兩種筆都適合在石頭上作畫。油漆筆比油性記號筆的覆蓋效果好,油性記號筆比油漆筆的線條更細致、出水更均勻。作畫時可根據畫面的需要用這兩種筆和丙烯顏料結合繪制,大面積的部分用丙烯顏料或油漆筆上色,細節處用油性記號筆繪制。
三、選擇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確定與選擇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美術教材中的“教什么”,已直接呈現給教師和學生。而新增的石頭畫課中,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適合在石頭上作畫呢?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適合各個年齡段、各種基礎水平不同的學生學習呢?每一課的目標重難點要放在哪呢?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究與實踐。我們主要選擇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我們降低了教研探索的難度,選擇了比較成熟的內容——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中適合在石頭上作畫的內容。如《葉子上的小血管》《蜻蜓飛飛》《瓢蟲的花衣裳》《萬花筒》《美麗的紋樣》《美術的節奏》等。(二)根據石頭的特點新增適合石頭畫的內容如《石頭房子》《奇特的樹》《有趣的動物》等。(三)在學生對石頭畫有一定基礎后,加入主題創作課。如:《臉》《好朋友》《我的家鄉》等。在主題創作課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根據課的內容選擇不同形狀、質感、色彩的石頭,然后決定自己要繪制的內容。由淺到深、層層深入,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創設展示平臺,促進學生發展
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平臺。如:參加各級各類的美術類比賽、舉辦石頭專題畫展或在學校網站、微信、微博等網絡上交流展示。由于獲獎名額有限,高一級的賽事只能是一小部分優等生發揮特長、展示自我的平臺,為讓更多的孩子有展現自我的平臺,學校時刻在創造條件,努力成為孩子們美術發展的搖籃。我校建立了常設活動陣地,即《陽光· 沙灘· 腳印》社刊、小荷畫廊、“美在瞬間”攝影專欄、校園藝術角等?;顒訒r間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繼續原有的做法,不斷創新。為扎實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組全體成員齊心協力,大膽運用石頭材料開發新的教學內容。努力做好篩選特色材料,激發學生興趣;創設藝術氛圍,產生創作靈感;引導學生嘗試,提高實踐能力;增設校本教材,達成課程目標;鼓勵作品互贈,加深情感交流;創造展示平臺,提高學生水平等方面的工作。主要以“計劃—實踐—總結—反思—提升—再計劃—再實踐—再總結—再反思—再提升”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達成預期的目標,為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服務。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11.
[2]劉顯國.教改教研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葉錦華(1978-),女,漢族,福建同安人,美術本科畢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