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目前旅游英語教學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筆者在教學改革過程當中的實踐經驗,淺談對高職旅游英語課程改革思考。
【關鍵詞】旅游英語 課程改革 實踐
一、引言
改革開放后,我國旅游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旅游人才大量缺乏。2011年發布的《海南省旅游人才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簡稱《報告》)指出,在未來10年,海南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缺口超過20萬人。各大院校的旅游英語專業如同雨后春筍班應運而生,筆者所在的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下稱“我校”)應用英語系的涉外旅游與酒店專業也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如火如荼地建設的背景下成立。根據教育部[2000]2號和[2006]16號文件中明確規定:“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真正能夠服務區域經濟的優秀旅游人才,是擺在各位旅游英語授課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二、我校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選擇不適用。目前市場上的旅游英語教材玲瑯滿目,種類眾多。我校應用英語系旅游課程選取的教材是由朱華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英語教程》第二版。該教材采用了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模塊式教學設計,將教學內容分為中國文化旅游、中國風物旅游、中國節慶旅游、中國山川游、中國水景游、中國古剎游、中國樓閣游、中國古跡游、中國古鎮游、中國主題公園旅游10個模塊,內容豐富,但文章冗長,生詞繁多,缺乏趣味性。而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學習興趣不濃,因此該教材不論是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學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在練習方面,該教程雖設計了多種互動式練習,有聽力訓練、情景對話、角色扮演、旅游閱讀、旅游翻譯、應用文寫作等,但聽力及翻譯練習難度超出學生實際水平,且情景對話練習選材單一,基本上是對對話的模仿或將要求學生將文章改編成對話進行表演,缺乏實踐性和趣味性。此外,部分判斷題設置不合理,如一文中的。
2.多媒體運用的形式單一。由于意識到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要,我校在大多數教室里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提倡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而在旅游英語課堂上,授課教師的多媒體運用主要體現在PPT課件展示和聽力錄音播放,形式單一,不能充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此外,由于繁重教學任務的壓力,導致教師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準備課件,而是直接使用幾乎完全照搬教材內容的教材配套課件。如此一來,在沒有從實際教學角度重新設計課件的情況下,教學內容只能局限于書本,且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3.實踐場地固定。高職旅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雖然大部分教師認識到這點,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角色扮演、模擬導游講解等實訓內容,但在實踐場地選擇往往固定在教室,如在教室里通過PPT展示景點圖片等以達到創設真實場景,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訓的目的。而我校職業旅游英語課程都是大班上課,教室里人數眾多,環境擁擠,容易使學生在實踐展示時常常因緊張而發揮不佳,逐漸產生挫敗感,如果該情況得不到改善會打擊學生對旅游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害怕參與課堂活動,課堂氛圍也將變得沉悶。
三、旅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實踐
1.結合學生情況,重新整合教學內容。旅游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之一,其學習目標不是通過學習單詞、短語和語法規則來掌握一門語言,而是通過學習語言來掌握一種思想、一門技術和一種知識。因此注重語言知識的教師滿堂灌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旅游英語教學,切勿將旅游英語課上成精讀課、翻譯課。此外,旅游英語知識涉及面廣,教師不可總是希望在課堂上講得面面俱到,教學內容沒有重點,這樣學生難以消化知識,眉毛胡子一把抓卻什么也抓不到。而是應遵循高職“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的刪減增補。如在本次課程教學改革中,筆者在處理教材內容時對學生工作很少涉及的盆景、主題公園部分進行刪減,而在教授中國節日模塊中春節一文時,由于教材內容空洞無趣,但對于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來說可能在今后會經常向外國游客介紹這一重要節日,因此筆者在通過各種形式搜集了有關春節的貼春聯、守歲、拜年等相關英文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并布置任務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用英文做一次有關春節的介紹。總之,世界上沒有一本完美的教材,當教材編寫內容不適用于學生時,教師需要多費些心思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教學材料,真正做到活用教材、用活教材。
2.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視頻展示。大部分旅游英語專業學生對我國的旅游知識缺乏了解,在這樣的前提下用英文去學習景點介紹對他們來說不僅難理解,也缺乏形象的認知。因此在旅游英語課堂上,在教授某個旅游景點時,不論是老師用多華麗的語言介紹還是教材文章多精致的描寫都會略顯無力。面對這一難題,教師往往是通過配套課件中的幾張景點圖片來幫助學生對景點產生初步認知,而根據筆者的經驗,播放旅游景點相關視頻會是更直觀、更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手段。當然,在準備新課時,筆者會先在網上先搜索與教學內容的相關視頻,如景點的英文宣傳片或與景點相關的新聞報道,然后用碩鼠軟件將視頻從網絡上下載并在課堂中播放。對于時間較長的視頻可選擇播放與教材內容最為相關的部分,播放長度應盡量控制在10分鐘內,以免占用太多課堂教學時間。若沒有相關的英文介紹,筆者認為中文的視頻也是可取的,這取決于該視頻內容是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或是提起學習興趣。當然,從成千上百的相關視頻中挑出一個適用于課堂教學的視頻對旅游英語授課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但只要教師能夠堅持做好這一教學輔助材料的收集,必定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3.將課堂搬出教室外。以舞臺表演為例,表演的空間越窄,與觀眾之間距離越近,表演者越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筆者就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自己與觀眾近距離地表演舞蹈節目時,表情逐漸不自然,笑容變得僵硬,甚至因緊張而導致忘記動作。而如果在遠距離的舞臺上因看不清觀眾的細微表情,心理負擔更小,表演也會更出色。因此,旅游英語教學可以試著轉換教學活動空間,從傳統的教室課堂教學環境中走出,讓學生在更寬松的活動氣氛中去交流、去學習、去展示。以第十六單元景點講解部分三星堆遺址課文為例,筆者通過將課堂搬到戶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如下:(1)課前教學準備;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該景點的介紹,每位組員根據自己的喜好、英語水平來選擇自己的介紹內容,在課堂展示時輪流充當導游角色為全班同學進行景點講解。教師在校園內選擇一處陰涼且無車輛過往的地方(務必注意學生安全)布置模擬講解場景。根據此次教學內容的設置,筆者在一塊選好的位置用粉筆在地上畫出三星堆遺址平面草圖,標志出大門、第一展廳、第二展廳、1號及2號祭祀坑位置,并將課文中介紹的展品(如神樹、青銅立人像等)圖片打印出來,粘貼在樹上,以便學生做清楚、形象的介紹。(2)具體教學實施過程: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場景的布置及游覽順序,并準備一個擴音器以供“導游”講解時使用。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場景內容輪流完成景點講解。在一組學生講解完后,邀請另一組成員進行點評。最后,教師對所有表演進行點評(該階段切記表揚有進步的同學),并給各小組打分。為加強小組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同組成員得分應相同,且該分數計入學生平時成績。
4.將基本的人文知識植入教材。現代旅游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所以教學內容在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基礎上,應該把基本理論與人文地理知識逐步嵌入其中,形成一個比較系統、完善的教材體系。只有把握這些人文積淀,學生在進行國外景點介紹時,才能夠游刃有余。當然,要掌握好這些基本背景知識的難易度,由淺入深地進行,太淺或太深都無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5.突出口語特色,引入情景教學模式。要使學生真正提高學習旅游英語的興趣,除了設置系統、實用的課程外,還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輕口語、輕實踐教學方法,將教學重點放到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上來。根據筆者的教學體會,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角,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情景式教學模式必不可少。情景式教學把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情景里,讓學生通過看、聽、說和表演等方式,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并讓學生在真實情景或模擬情景中鍛煉、強化、提高運用語言知識和獲得語感的能力,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6.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流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反映客源國文化的電影、電視和廣告片等視頻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感受中逐步培養出跨文化交際意識,在學會句式表達的同時,了解該語言合適的語境,包含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現交際中的語用錯誤。正如托馬斯(Thomas)指出:“如果一個能說一口流利外語的人出現語用失誤,他很可能會被認為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際中的失誤便不會被歸咎于語言能力的缺乏,而會被歸咎于他的粗魯或敵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旅游英語教學不同于一般的英語教學,它具有專門的用途性。因而加強旅游英語專業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我們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和基本的口語技能,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訓練,使學生掌握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知識,培養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為將來服務于旅游一線做好充分的準備。相信在中國旅游業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在專業教師的不懈努力與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進下,旅游英語專業的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廣闊。
參考文獻:
[1]楊靖.ESP教學原則在旅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12).
[2]賴招仁.試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障礙與外語教學[J].龍巖師專學報,1998(9).
[3]聞華.關于旅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思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