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春
【摘要】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提出,教學活動必須要從促進學生進步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全方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生本原則”在新課改中有著明確的體現,將課堂教學的主體轉移到學生身上,提升課堂的教學成果,打造高效課堂。本文將從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引入多媒體設備到教學課堂中兩方面為切入點,闡述如何構建高效中學美術教學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中學教育;美術教學
美術教育屬于素質教育中的主要課程,中學美術教學也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滿足高速發展的時代需求。教師應當全方位掌握教材以及和教材相關的課外資料,準備符合學生審美觀念以及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課件,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化的定位,以滿足教學大綱的需求,提升學生的美術成績與藝術欣賞能力[1]。
1.通過小組競爭的方式提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
著名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經提出,教學的藝術性不僅局限于傳授本領,同時也需要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中學美術教學課堂,大多是以教師為主宰的,學生只是被動的參與到課堂中,所以學生經常會出現缺乏學習熱情或者是厭倦美術學習的情況。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來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成為主要工作方向。教師可以通過小組競爭學習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也可以根據課堂情況來制定一些獎懲制度。比如在對初中一年級美術教材中《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從教材中《在激流中前進》、《牛耕》、《清明上河圖》的共性入手,提出帶有一定引導性的問題。“勞動可以為人類社會的發來帶來何種助力”、“勞動對提升創造力有何幫助”,將類似的問題作為課堂討論主體,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的形式對問題進行討論,病由各組負責任提出組內一致觀點,教師對所有組的觀點進行點評、對比,評出最能給學生帶來正能量的答案作為最優答案,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課堂討論是學生普遍比較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因為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精神狀態比較放松,并且思維較為活躍,可以提起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在學生公布組內答案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積極的方向,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中學時代,學生爭強好勝的心也比較強,所以小組之間進行競爭,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的精神條件下會更好的接受美術知識,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2]。
2.多樣化教學手段,打造高效課堂
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已然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必須要打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滿足新課改目標下的教學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多媒體設備已經走近學校教學課堂,在初中美術教學中也可以通過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方式來滿足多樣化教學的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紙張為媒介承載課本內容,略顯生硬,沒有活力,并且也不能表現出美術繪畫過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導致學生學習困難。可以將投影儀帶入課堂,配合計算機播放flash的方式來完善課堂教學傳播媒介。比如在八年級上冊《豐富多彩的現實,多種多樣的表現》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繪畫的方式來制作flash,采用差異性繪畫方式來創作伊莎貝拉。因為這堂課主要講述的是如何選定色彩以及人物的表現形式,所以教師可以先繪制出一個負面教學例子,之后再繪制出一個正面教學實例,將繪畫的過程通過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做成flash以備上課時用。讓學生了解繪畫的所有過程,以及各方面的小技巧,這些小技巧通過書本的學不到的,教師的口述也是講不清的,只有從實踐上來表現。讓學生對比兩組課件中伊莎貝拉的形象,以及給學生帶來的感覺,進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應當如何確定色彩以及人物造型。與此同時,通過flash的形式來完成課件,也可以傳授學生繪畫技巧,為日后的繪畫課奠定基礎[3]。
每一幅畫的誕生,都離不開它所處的年代。在欣賞課上課之前,教師雖然會在課堂上對畫作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簡要的介紹,但是光憑借單純的語言介紹很難讓學生融入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中,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當時時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短片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影像的方式更好的對其進行了解,短片的時間要控制在10min以內。在短片播放完畢之后,需要連續播放具有當時時代代表性的輕音樂,通過影像與聽力雙重結合的方式構建出模擬的時代背景,更加方便學生融入到畫作所在的時代背景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比如在對《哭泣的女人》進行鑒賞時,教師可以從Dora Maar與畢加索的愛情線索為切入點,尋找19世紀90年代-20世紀初,西班牙的古典悲傷音樂曲調,這樣更能體現出畢加索一生愛情的坎坷,同時也可以烘托《哭泣的女人》的創作氛圍,將學生帶入到當時時代背景下,有助于學生理解這幅畫,也有助于打造高效美術教學課堂[4]。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中學美術教學的需求,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便成為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高效課堂的構建是需要建立在傳統教學基礎上的,對傳統教學中不符合時代發展特性的一面進行完善,使其升華。“與學生為本”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并且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檢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中學期間是學生叛逆心最強的階段,所以必須要鍛煉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這也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柳葉,王靜.信息化教學中的高效課堂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2(04):35-37.
[2]韓昶.綜合素質提升視角下的中學美術教學路徑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1,10(12):14-16.
[3]朱瑾.構建高效課堂模式 優化中學美術教學——以《繪畫中的色彩》為例談中學美術課堂新模式的建構[J].美術教育研究,2011,05(10):35-38.
[4]黃海納.風趣幽默 悅情寓教——淺談幽默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獨特效應[J].福建質量管理,2012,12(4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