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進波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教育的突破需要改革,改革需要教育觀念,教育觀念需要解放,解放在教師,教師需要創新,創新在課堂,課堂的高效需要方法。
學生現狀的分析:
1、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學生,都是隔代教育,接受的都是家長的“遠程教育”,表面上答應得都很好,內心的世界與表面是格格不入的,典型的表里不一。
2、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如果問他讀書是為了什么?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回答是不知道,內心是一片茫然,雖然現在的中職、高職學校比較多,但是有很多學生他們認為不如早點出去打工掙錢,還來得快些,不要耽誤時間。導致每年的中考、高考參加升學考試的學生比率不斷下降。
3、現在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一些學生常常是打著讀書的旗號,每天搖搖晃晃的從學校大門進進出出,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用錢的機器。上課鐘一響,才懶洋洋地走進教室,老師的講課就變成了他們的催眠曲,老師提醒他時,有的學生還會愣住眼睛盯著老師,有的還會大吼一聲……老師能怎么樣?下課的鐘聲一響,猶如睡獅猛醒一般,精神百倍地就要沖出教室;更有一些學生不是到校讀書,是為了學校生活有保障,為了談情說愛,沒有生活費就找低年級的學生去明借暗敲。
家長現狀的分析:
1、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認為:只要學生一進學校,學生在學校發生所有的事都是學校的事,與家長沒有關系。
2、家長對學生的慣養現象較為嚴重:有的家長替學生向老師打招呼不做作業;有的家長與老師打招呼對他的孩子不要管得太嚴了;有的家長每周給孩子的錢太多。
3、有的家長表面上與老師打招呼說:請老師對我的小孩嚴格管理,我們家長沒有意見,從不護短,但老師只要對他的孩子嚴格一點,他(她)馬上就會到學校來找老師的麻煩,辱罵老師、學校等。
4、還有一部分家長與老師是明說,他的孩子讀書不是為了考什么學校,是來校養身子,等孩子身子大一點后,就帶他(她)到外面去打工。
教師的現狀分析:
1、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很低,待遇還不如那些打工的,導致學生的家長瞧不起老師;老師要到一些單位去辦點事,往往都不很順利,導致有能力的老師想方設法改行,跳出教育行業。
2、由于幾千年來的關系網,在教師隊伍中確實存在一些高文憑低能力的,導致有能力的教書,無能力的當領導,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3、教師隊伍呈現老年化,那些老教師往往是高職稱,但在教育教學中,卻又是低效率,教學效果不一定好,可是他們都是高待遇;而年輕的教師在教學上很有沖勁,教育教學效果很好,但沒有職稱,領的是低工資,并且教育教學任務很重,導致他們的積極性被嚴重挫傷。
4、學校領導不能以身作則,校級領導一般每周0—3節,中層領導每周6—8節課,理論家比比皆是,實踐家少,導致老師們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有的領導在未任職之前非常積極,一旦當上領導以后就判若兩人,在其位不謀其政,導致學校工作懈怠。
5、學校的學科師資結構部不合理,有的學校語文教師多,有的學校數學教師多,有的學校英語教師緊缺,有的學校體育、音樂、美術幾乎沒有,生物、地理根本沒有專業教師。
筆者認為教育的突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每個學期放學前,實行優化組合,學校選拔各年級各班的班主任,班主任再選科任教師,實現教師優化組合;學校核定每周工作量,教師根據各學科的課程設置按專業選班級;如果沒有班主任選的教師,該教師提出申請由學校安排工作,并自己加強業務學習;如果到下兩個月內沒有找到工作的教師,就作為待崗處理。
2、家長、學生選班級,把主動權放到家長、學生,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班級,有利于提高家長、學生的積極性,但只能選一次;同時班主任也要選學生,家長、學生與班主任達成之后,就簽訂安全責任制及相關的承諾。
3、學校可以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制定相關的制度,為教師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展示人生價值的舞臺,真正做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就不得”的分配原則。
4、還可以考慮低職高聘。調動年輕教師的積極性,讓年輕教師把課堂作為是自己的價值最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