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迎風
摘 要:初中英語牛津譯林教材是由我國教學研究室與牛津大學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合作編寫的、提供給我國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使用的外語教材。該教材借鑒了國外優秀的外語教材,結合了我國的基本國情、文化理念以及語言信息的具體現狀,以個性化的創新為切入點,呈現出讓人耳目一新、具有生態化語言教學的特點。從此教材的創新之處、應遵循的原則以及在實踐中采取的措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話題;設計方法;師生互動;興趣
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推進,英語教學改革也被提到日程上來。近年來,我國的外語教學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時代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過去的英語教材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我國教育部引進并借鑒海外的優秀教學教材,與牛津大學聯合,譯林出版社合作,編寫了與符合我國國情及文化氣息、和時代同步的《牛津初中英語》,作為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教科書。
一、初中英語牛津譯林教材的獨到之處
1.教材以不同的話題為主線,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
《牛津初中英語》是一個模塊建筑體系的結構,每個模塊都以話題為主線,各單元模擬圍繞一個典型話題,這個話題貼近社會,反映學生實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耳濡目染的事件,用表達地道、規范的語言呈現出來,激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高度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種理論設計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較為可行的一種途徑,是綜合性較高的教材。
2.發揮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大力鼓勵探索式、發現式的學習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給他們搭建一個充分表現自己、自我發展的平臺是教材的另一大特點。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可以巧妙地駕馭、處理教材,學生可以盡情施展才華,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語言的整體化、自然化需求,個性魅力也得到了釋放。教材也考慮了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設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使不同的學習群體自主學習、歸納總結、舉一反三,深受學生的喜愛。
二、初中英語牛津譯林教學的設計方法
1.加強詞匯量的積累,拓寬學生的英語知識面
詞匯量的大小關系到學生能否快速地掌握一門語言,是能否接受英語學習更大挑戰的關鍵。它是初中英語學習的核心內容,是四大語言要素之一。
《牛津初中英語》在編排設計中,沒有像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生詞與課文明顯分為兩個部分,而是將兩者融合,以話題為引言,通過事物的發展、任務陸續提出為導向,非常人性化地將學生帶入一種學習狀態,潛移默化地將語言植入學生的腦海之中,使他們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掌握新單詞的含義和替換。比如:如何將三個單詞“doubt”“whether”“worth”快速識別并記憶,牛津教材就是這樣處理的:“ I often doubt whether it is worth working so hard” 。學生通過閱讀這句語言,準確無誤、水到渠成地記住了這三個生詞。
2.提倡情境英語教學,師生互動,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課堂中,著力點放在學習主體上。在傳統教學中欠缺的就是主體與客體的交流。牛津教材在設計教學中,滲入了師生感情共同投入的分子,運用與英語教學內容有關的背景圖片,一幅幅地懸掛在課堂的墻壁上,或者用幻燈片、錄像機、錄音機等多媒體手段,打造一堂由師生共同創作的學習作品,相互鑒賞,使學生享受豐富的語言,享受被人贊賞的感覺,這樣最能直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例如:在課堂中,設計一個互動游戲,將meet,come,music,room,new,nothing,rain,nose,morning,sing,thing,ring單詞寫在卡片上;規則是教師朗讀,三組學生成員根據讀音找出兩個相同讀音的生詞,哪組的正確率最高,哪組取勝。獲勝隊的成員給予嘉獎,使他們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剛柔相濟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不能實施高壓政策,使學生產生抗拒情緒,要因勢利導,用材料感動學生,讓學生參悟材料的真實性、親切感,樹立克服困難的決心,審視今天,展望未來,培養出眾多綜合素質的棟梁人才是教育界不可推卸的任務和職責。
參考文獻:
[1]周海軍.對初中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教學方法探討[J].校園英語,2014(12).
[2]戴天揚.譯林新版《英語》四(上)Unit 7 How much?Story time教學對比[J].小學教學設計,2014(2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