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摘 要:時事政治教學是高中政治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教育改革、高中政治學科特點、高考以及高中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都需要在政治課堂中引入時事政治教育。研究發現,學校政策的扶持、教師自身對時政動態的掌握、政治教學對時政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時政能力的提升等構成了時政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時事政治;問題情境;時政意識
時事政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時事政治與高中政治教學有機結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高中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對時事政治概念的界定,本研究闡述了時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究時事政治引入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路徑。
一、時事政治的內涵界定
《現代漢語規范用法大詞典》對“時事”的定義為:“最近期間國內外發生的大事,時事側重指各種大事情本身,適用于最近期間所發生的事。”“大事”的范圍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法制和道德等。1993年《國家教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學時事教育的幾點意見》對時事教育進行了較為狹義的規定,指出時事教育“主要是指對當前的國內外形勢及有關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哲學常識,同時高中思想政治課屬于人文學科,理所當然要凸顯和張揚人文精神的學科特質。而時事政治因密切聯系國際社會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具有豐富的人文與社科背景,在思想政治課堂實現積極有效的引入不僅可以開闊高中學生的知識視野,具體體現其趣味性、現實性、針對性和時效性等特點,還可以在思想政治課程理論的指引下幫助學生了解時事表象背后的本質,滿足高中生在青春期智力發育高段的認知渴求,培養高中生獨到的觀察力和問題意識,增強他們對時事現象和人文精神的深度理解與思考。在政治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注意穿插一些時事材料充實、豐富教學內容,使之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的求知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時事政治與高中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
1.現代教育改革要求時事政治成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思想政治教育學明確指出思想政治課、形勢教育、日常德育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教育委員會于1992年確定的《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設置方案》里規定形勢政策教育各年級每周安排一課時。從1998年秋季開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與之相配套的新教材在全國得到普遍推行,高中《課程標準》序言中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同時與教育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時事教育的內容是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是保證思想政治課教材相對穩定的重要環節。”將時事政治引入課堂教學是必然的趨勢,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2.思想政治的學科性質決定了時事政治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機結合
首先,思想政治是一門社會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從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的目標取向看,改革中的政治課日益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決定了這門學科的教學對能力的要求比較特殊,必須緊密地聯系現實、國內、國際和生活周邊以及學生自身的思想實際。其次,政治學科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政治學科具有的政治性特點要求學生對政治問題、政治事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三、時事政治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途徑
教師時政素養的要求:
1.教師應自主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良好習慣
時事指的是新近發生的重大事件,具有突發性、偶然性和新奇性的特點,與社會聯系廣泛,與生活密切相連,學生對此有很大的興趣。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新鮮的新聞資訊,教師須堅持每天收聽廣播電臺的“新聞報紙摘要”,定期收看《新聞聯播》,盡可能地從《焦點訪談》和《今日說法》等欄目捕捉最新的時事熱點,從各種新聞資訊中攫取可以運用到政治課堂上的新聞熱點。這樣可以切實有效地做到新聞資訊與政治教材的有機統一。
2.將時事政治融入課堂教學各個方面
(1)豐富時事政治的表現方式
如可以在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視頻、實物演示、圖片、音樂渲染、活動營造、文字或語言描述等,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產生新的想法,生成新的資源,在克服或弱化思維定勢干擾的同時,解決來自學生的新問題。
(2)營造探究性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多元思維能力
政治教學可通過提供適當的時政背景,設計啟發性、益智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采用多元的思維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時政現象;鼓勵學生另辟蹊徑,標新立異,在問題與探索的過程中引發時事政治與學生多種思維的碰撞。
參考文獻:
[1]王明泉.中學時政教育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12.
[2]倪崢.高中時事政治教學的實踐與參考[J].新世紀論叢,2006.
編輯 趙飛飛